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殊途同回?论

2016-01-22 01:1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殊途同回?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殊途同回?2001-06-20改革开放以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殊途同回?

2001-06-20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是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比较,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分讨论的重点。1997年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题目非常突出。当大家普遍熟悉到启动民间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时,温州的民间投资一枝独秀,这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老资格的农村题目研究专家陈锡文对两个模式的经典代表作都进行过调查。陈锡文前段时间还询问了苏南模式中最极真个代表、著名的华西村老舵手吴仁宝,这位创造了集体致富典范的老书记一点不含糊地说,一国可以两制,一村不可以两制。华西村就是要坚持搞集体经济。而温州的龙港镇则创造了“事业兴旺发达、政府一毛不拔”的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的温州模式。据说龙港镇的第一任陈姓镇长,15年前,上边只给了他4000元钱的开镇费。陈镇长聪明地拿这点钱往同济大学请城市规划设计师画了张图。如今,该镇从3000人发展到12万人,累计社会总投资达70多亿元,成为农民建设小城镇的典范。

经济学家们以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在启动期实在是别无选择的。早在计划经济时代,鱼米之乡的苏南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国有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人才都被本单位锁在笼子里,苏、锡、常地区占尽了上海星期六工程师的便宜,成为上海智力及技术技能资源的强辐射区。而作为海防前线的温州,一无国家投资,二无集体家底,阔别大中型产业城市,连弱辐射的光也沾不到。能吃苦的温州人只能选择以家庭作坊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以离土不离乡的家庭产业和离土又离乡的千军万马闯市场的自产自销方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人们发现,苏南、温州***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实在一直在不中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不适应市场、不产生效益的旧模式。在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的残酷竞争中双双脱胎而出,形成了新苏南、新温州模式。

这里有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乡村企业资本金结构的省际比较结果是:江苏的外商资本增长更快,而浙江则以个人资本见长。

改革开放到今天,苏南、温州成为中国积累财富最成功的地区。他们分别以集体和个体为单位因地制宜地抓紧机遇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仅就这两个早年间的传统模式看很难说哪个更能代表中国的普遍情况。

最近几年,苏南、温州模式被两地人民不断地填充新内涵――都在转向股份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都在努力挤占国际市场份额,都在挺进高科技,二者之间差异趋于淡化、模式趋向同化随着经济转型成为趋势。人们以为在这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个别地区特定阶段的发展模式所能给出的启示是有限的,试图推而广之更分歧时宜。放眼未来,明晰的产权和规范的竞争行为,将成为各地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混合所有制,同一市场,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将成为近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走向。

***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以为,经济学家们从理论的角度可能更关注的题目是:苏南大面积改制是怎么发生的?如何做到股权公平?谁来制定游戏规则?对国有企业有什么影响?民族私人资本如何走向标准的公司治理结构?其转变有哪些不同案例产生了不同结果?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什么影响?能否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共性基本要素?在几个模式中政府职能的界定、经济合同的运用、优秀企业家的产生等题目同样也令人关注。

背景资料

苏南模式:通常的理解是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有的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气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上一篇: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发展思路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