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土地制度创新研究(2)
2016-02-02 01:19
导读:2、产权运作本钱的节约。从产权界定本钱来看,南海的土地用权进股,使产权的界定与调整由实物对象转为价值形态,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而已操纵相
2、产权运作本钱的节约。从产权界定本钱来看,南海的土地用权进股,使产权的界定与调整由实物对象转为价值形态,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而已操纵相对简单。第一,使原来的实物形态上无法确立的排他性产权能够在价值形态上顺利得以确立;第二,农户使用权进股,社队所有权折价,使集体与农户的产权关系异常明了,从而界定用度大大降低;第三,价值形态上分散的独立产权可以在实物方面合并起来,从而进步了规模经济与资源配置效率。
3、节省内部治理本钱。南海市的土地使用权进股,也使其内部治理用度大为节约:第一,单个农户的经营决策转为董事会决策,决策本钱降低;第二,减少了农户之间在土地利用方式的摩擦,降低了均包制条件下农户转包发生的交易用度;第三,土地的集中招标与投标,避免了集体与多个农户
承包合同的反复签订;第四,集体由对众多分散农户的组织治理转为对专业化农业公司的监视,也大大降低了治理运作用度。
三、制度涵义及启示
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制度和社区经济产权构造的新变化,对于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推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制度涵义与启迪意义。
第一,产权的可分解性造就了产权结构的多样性,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出交易用度最小,运行效率最高的产权制度形式。产权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产权属于何方,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人们就可以通过自愿交换的合约行为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满足效果。这表明,过往那种单纯地夸大土地回谁所有或改变土地所有者的变革主张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从土地所有制改革转向土地产权形式的选择安排,为我们进行土地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珠江三角洲的土地使用权进股的实践表明,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和新的激励机制的培育,并不意味着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经营权的基本界定格式要重新选择。相反,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户经营权并进而对均匀分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进行修正,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发育,恐怕是土地制度变革最为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第二,土地使用权进股形式的土地集中机制与投资激励机制,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调整提供了新的线索。应该说农户在耕种其占有的承包地时,其土地产权是相对(但尽不是充分的)明确的,但当土地需要转包时,产权的不确定性就表现出来了。首先,原承包者转出承包地所获地租具有不稳定性,而且面临着与新承包者可能是高昂的谈判用度:其次,由于没有新的福利手段替换作为福利均包的土地,退包土地使农户面临着机会收益的损失和风险本钱的增加;最后,出让土地使原承包者在土地投进的资本和分动未必能得到公道的补偿(因缺乏规则保障)。由于这些原因,出让土地将是农户产权的严重腐蚀。正由于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农户宁肯将土地抛荒也不转包或退包的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化,既为农户提供了福利保障,也保证了对土地经营和增值收益的获取。更为重要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土地使用权进股,既不同于农户之间利用土地使用权市场转让土地,更是与前些时候一些地方的社区集体强行收回农户土地位用权有着原则区别,而是由集体出面以进股方式集中使用权,使农户稳定地分享一块地租,从而有效地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另一方面,把集中起来的土地分片投标承包,从而在同等竞争中有效地保证土地产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增加了集体收进,使农村承包利更具积累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三,珠江三角洲土地股份制的试验,有着不可或缺的条件条件:一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农业劳动力大幅度转向第二、三产业,三是地价的上升促导了土地要素的重新配置。那么对于经济发展尚处于一般水平的地区,有何鉴戒意义呢?我们以为采用土地使用权进股还是一条有效的路子。具体操纵办法与南海市基本相同,差别主要表现在(1)农民是将部分承包地还是将全部承包地进股。进股土地是肥沃地还是贫瘠地以及进股的时间选择等,完全取决于农民的自主选择;(2)股份按不同类型的用地折算为标准面积单位,一个标准单位一股;(3)根据土地集中的情况分类划片采取招标发包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租赁经营。其他方面则完全可以采用南海市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