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导向战
2017-06-19 01:1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导向战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对我国现行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估 (一)出口导
一、对我国现行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估
(一)出口导向政策使我国对外经济与能源资源消耗同步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目标取向是相对集中的,即根据当时外汇资金短缺的实际国情,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28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1994年以后进入了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时代;到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达17607亿美元,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德两国,位居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随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10663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43万亿美元。
但是,不能不看到,作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及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已经到了全面趋紧的阶段。历时28年一成不变的出口导向政策,使得“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模式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出口越多,对国内资源性原材料的消耗就越大,所支付的环境成本就越高。事实表明,单纯的实施传统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已经显示正在部分地抵消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它不仅大量消耗了当代人的资源,更是损害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中国在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替发达国家承担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这种外贸增长不和谐的现状,与我们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和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不相符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出口导向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造成潜在影响分析
现行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与外贸出口造成的潜在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与国际相比,定价偏低,造成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收取的加工费只占出口商品价格的很小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的土地、自然资源、能源、技术及人力资本等要素价格均低于国际价格,同时我国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使得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来华投资84%的外资企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其贸易额占我国全部加工贸易额的2/3。1997-2006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始终处于50%以上。外商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高附加值的营销、技术支持服务等环节长期保留在自己手上,获取高额利润,而由我国企业来从事初级加工、最终装配和组装。这些环节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劳动密集程度高,赚取的加工费十分有限。
2.我国出口企业在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投入不足,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使得出口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福利相应的同步增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价格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存在着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生产、工人生产和劳动环境欠佳、工伤事故频出等一系列社会劳工标准不达标的严重问题。劳工问题不但使我国许多企业因达不到SA8000国际标准而失去了出口机会,而且也损害和牺牲了我国劳动者的利益,致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抑制了内需的增长,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是与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严重背离。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我国经济增长已对外需形成相当程度的依赖,给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并对宏观调控产生诸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确实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到2004年已超过70%,沿海发达地区甚至超过150%。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大国,我国外贸依存度所表现出来的小国特征,以及过分依赖美、日、欧等少数市场的现状,不得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乃至出口市场持续性担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对我国出口产生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对于外需的依赖还影响到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有效性,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企业无法依照国际市场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各国争夺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制高点。首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政策、体制、观念等诸多原因,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其次,我国企业掌握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足,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同档次商品的价格,并且我国的民族传统工艺、知名品牌、老字号在国外被他人申请专利或抢注商标以致造成利润大量流失的事例不胜枚举;加入WTO不久后的6c事件,在软件、医药等产业也时有发生。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的评选活动中,已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中国只有4个品牌入选。
二、确立和谐贸易发展国家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与政策调整思路
深入研究表明,要想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使其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适时对我国的外贸政策目标进行调整,使其由单一的鼓励出口创汇扩展到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因此,“十一五”期间应依据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所处新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我国的出口战略目标与外贸出口政策,稳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制定我国未来15-20年外贸政策,实现出口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
1.科学谨慎地选择重点扶植产业,并提供适度的贸易保护。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首要问题是确立优先促进的出口产业,从而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导向体系。可以着眼全球经济结构演变的大趋势,立足跨越式发展,选择具有突出外溢性和联动性的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目前看,对于环境、信息、能源、
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我国具有相对优势和与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的产业,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和更有效的扶植措施,以增强这些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品出口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压力大的实际国情,在选择战略产业时兼顾规模的扩大。
2.在WTO的框架下灵活应用各种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虽然战略性贸易政策主张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但这种保护应是适度的,而不应高筑贸易壁垒,否则将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而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一方面要注意贸易政策工具的多样化,例如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相机的反倾销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此外,进口监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以及狭义贸易政策以外的竞争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标准制定等也能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而且这些政策的隐蔽性较强,不易引发冲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的一些模糊区域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来为本国的贸易干预提供辩护,例如保护幼稚工业的原则、国际收支平衡例外的原则,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信息补贴、政府采购、技术壁垒等方面的一些有利规定。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制定中长期利用外资的总体规划,对外资进行有选择的引进,并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系。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央政府,在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企业进行竞争力扶持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投资动向,统盘规划产业布局中各区域的引资投向,对外资加以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的引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选择引进那些真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管理理念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的外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外资有选择的引进利用,通过降低附加值不高的产品盲目出口,提高相关产品设备的高效进口,也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于庞大的压力。
(二)确立和谐贸易发展国家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与政策调整思路深入研究表明,要想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使其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的转变
1.进一步稳定我国外向型企业较高的资产投资水平,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我国外贸发展优势由廉价劳动力、低技术、低成本的要素驱动阶段向投资驱动阶段过渡。目前我国的外贸发展优势仍集中于廉价劳动力和低技术低成本的要素驱动阶段,但已出现了向投资驱动转变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幅达到22%,2006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0%左右。同时,我国的高投资率是有高储蓄率做支撑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表明了我国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并利用好这一时期,一方面要继续稳定投资,主要加强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对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进行投资,高度关注城乡居民住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投资等,但要回避产能过剩的领域;另一方面要创立包括风险投资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直接融资机制,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金融创新推进长期信用产品等,以改变目前企业投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国外贸增长,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外贸增长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当代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速度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和经济融合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新技术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二次开发与原创技术的关系。应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在引进和消化技术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原创技术的开发。在方法上,要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在基础研究阶段的合作,以技术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技术转移、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关系。工艺和产品创新必须以雄厚的基础技术研究为前提,我国目前除了关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以外,要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上。
3.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为本国民族企业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根据国家竞争力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为企业创造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良好商务环境,因此政府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转变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使政策的执行透明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首先,应打破区域封锁,行业垄断,部门垄断,行政性审批的进入壁垒,实现资源在各地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要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和完善各类要素市场,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改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建立适应开放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和过多政府管制。再次,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加快服务职能的确立和服务功能的完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实现和谐贸易发展与促进出口战略转变的政策措施
1.积极实施加快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各级政府政策引导与监管职责的作用,坚决杜绝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能耗大而收益小的加工贸易项目的引进,建立严格考核审查的政府招商绩效考核制度,限期整改或动迁环保不达标的加工贸易企业,对现存问题突出的外资企业加大征收相应的环保税,积极引导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二是通过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深化加工层次,形成产业内以及产业问相互配套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并可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便利的通关措施以及先进高效的加工贸易管理方式,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三是积极引进技术领先、产品附加值高并附带研发机构的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扶持政策上的优惠。
2.出口企业要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并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一是全面提升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并把其看作外贸出口和技术引进提高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杜绝技术重复引进和技术闲置,并建立相应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考核规范制度。二是完善企业研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配套经费的投入,积极培养相关紧缺技术人员、行业技工和高级技术工艺管理人员,根据本企业技术特点有侧重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和再开发人才的
系统工程,加快企业创新突破的步伐。三是跟踪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的产业优势,根据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制定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扶植政策,推动我国出口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立足我国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高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一是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增加成长型服务贸易行业的机会,降低由于失业而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的隐患。把加强职业教育和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增加服务外包来为扩大内需奠定基础,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专门拨款用于在岗和下岗职工技能。这样在有利于加快高增长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民福利不断增长。二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基本生活保障法》,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缩小社会收入差距,逐步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向低收入者提供社会福利保障,保证大众消费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三是改善由于外汇储备过高挤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被动调整局面,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诸如环保先进技术设备、清洁替代能源设备、公共医疗设备、其他重要核心技术设备以及我国相对匮乏类资源产品的进口,保护我国本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在避免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同时,增加进口以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
4.大力启动并完善科技研发信贷、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措施。一是建议国家成立科技创新政策性银行,负责筛选和拟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出口前景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早期扶持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家战略性产业出口产品指导扶持目录》,提供中长期优惠贴息贷款作为产品前期开发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渠道,并根据国家战略性产业出口产品指导扶持目录对不同产业给予有区别的支持力度,突出重点。二是进出口银行应根据《国家战略性产业出口产品的指导目录》,加强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拓宽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覆盖面,有侧重的根据国家战略性产业出口产品的指导目录给不同出口产品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以立法形式保护和规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业务范围、履行职责和资金补充机制,以扩大科技研发信贷、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及融资担保范围。四是调整出口信贷结构,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卖方信贷给予利率优惠政策,逐步增加买方信贷的比重,为企业出口创造条件,尤其是要扩大对自主创新品牌的授信额度。五是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合作,深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业务的开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创建并完善国家促进出口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动用国家财政资金,建立包括海内外广泛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的促进出口信息服务网络,提供相关国际市场需求与国内出口商产品供给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并以此作为贯通政府、企业和海外市场之间的桥梁。二是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不断更新行业技术标准,按国际惯例建立本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准入门槛,关注国际市场最新产品技术标准动态,紧跟核心技术发展,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标准。三是运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沟通,包括了解出口到东道国产品市场技术标准,避免与贸易伙伴国发生技术性贸易措施摩擦,一旦发生纠纷及时化解争端;可以预先获得贸易伙伴需要的附加服务信息,为扩大我国的服务贸易增加值提供快捷信息,为我国赢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海外市场份额,促进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向高层次发展。
6.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一是要在政策上支持和扶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大对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自主创新研发的配套资金投入,构建科技创新技术平台,达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一支合格的创新人才队伍,保障利用高技术人才一方面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另一方面进行原创的技术开发。三是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通过创新基金平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自主创新成绩的考核力度,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四是塑造企业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加强保护意识,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和保护组织,加强品牌和商标在境外的注册,使其获得法律的保护。五是制定国家品牌战略,营造深厚的、开放性的品牌文化,赋予品牌文化价值,提高企业品牌竞争力,鼓励我国成熟企业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坚持出口我国的知名品牌,确立我们民族品牌的国际地位,统一民族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劳工标准,确保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一是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疗救助机构,建立健全下岗人员救助规范和再指导机构,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二是关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高度重视SA8000标准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健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调整国内劳动法部分条例,使之与SA8000相关内容兼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避免由于劳工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贸易摩擦。三是创造和谐的社会条件,走可持续的外贸发展道路。对资源和能源合理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筹兼顾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