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7-06-21 01:0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贸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贸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以上。但是目前的外贸增长依然是量的增长,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日益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如果我们想要继续保持外贸的高速增长,就必须积极地转变外贸指导理论和外贸增长方式,谋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竞争优势,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要素状况
  波特将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分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先天的初级要素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人员等后天创造的高级要素。波特认为,虽然要素状况在贸易类型的决定中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竞争力的唯一源泉,最为重要的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生产要素的能力。初级要素固然重要,但它只能维持价值链的低层次连续,而高级要素却能使价值链实现加速度的飞跃,使一个国家始终处于国际竞争的前沿。
  2.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的大小及需求状况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更新改造的速度和范围,形成对一国企业提高质量和革新的能力。本国市场对有关行业的某类产品的需求广阔,则该行业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有利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复杂、层次高,则会对厂商产生一种压力,在品质、性能、服务方面尽量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该国厂商也会相应地走在世界的前面,从而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相关与支撑行业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很多国家的优势产业往往表现出优势产业群。上游工业的产品有效率,下游工业才会有效率;上游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有助于下游工业建立国际竞争地位。所以,一国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要关注该国是否具有高效率的相关与辅助行业。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不断交流,形成良性互动。
  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波特指出,没有任何战略是普遍适用的,企业的目标不同,相应的竞争策略、生产与管理方式也会不同。各国采用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本身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家,厂商所受压力大,技术改进与创新活动要求迫切,结果有利于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尤其当有规模经济时,国内竞争者竞相寻找外国市场以获得更大的效率和更高可利性。
  此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等。机遇会打破常规,如果运用得当能使一国实现跳跃式发展。但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能否利用机遇还是取决于四种决定因素。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一国的政府可以通过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法规、各种政策等来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但政府的影响是间接的,只能起一些推动作用。
  
  二、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分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它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外贸的发展。
  ⑴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难以为继。随着外贸规模的扩大,国内的资源相对短缺,我们对国外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但进口时没有定价权,经常会引起价格上扬(例如铁矿石的谈判),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由于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激烈,而我国国内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为了出口,国内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再者,我国国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使得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上升,还由于近几年国内农业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土地产品价格回升,导致其他行业的工资价格相应上升,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突出,使低劳动成本依赖型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到制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⑵我国的出口增长是以大量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随着出口和加工贸易的扩大,我国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初级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依存度高达40%以上。在大量进口能源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33%,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低效率的能源利用和粗放式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所有的自然水系已经被污染或面临被污染,多种矿产资源已经或正在受到掠夺性滥采乱掘,所有城市的大气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生产力以及相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损失大约在1 700亿美元左右。
  ⑶我国出口仍以粗浅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少,出口效益不高。在我国出口的产品中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还不到10%,大多靠贴牌生产来支撑我们的贸易规模。在我国出口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名牌产品销售的比例只有6%,远低于国际上50%的水平。200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我国入选的品牌只有海尔一家。2005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只有4个品牌入选。我国出口总量的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靠加工贸易来完成,但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国际价值链的底端,贸易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另外,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又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多但贸易值减少的现象。
  ⑷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价低量大,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虽然我国的贸易额占世界的比重稍微超过6%,但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却高达15%以上。到2005年,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5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多达551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我国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很大,比如纺织品出口占日本市场的73%、美国的17%、欧盟的16%,市场份额都居第一,继续扩大的空间很大,如果还是搞数量扩张和低价竞销,将会遭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痛失很多市场。

大学排名


  ⑸比较优势战略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虽然比较优势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它却在无形中阻碍了我国后发优势的发挥。发达国家将其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移到我国,更进一步僵化了我国现有的产业布局。在引进外资方面,由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注重,60%以上的外资都流向了这种产业,不能更多地体现其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不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
  
   三、竞争优势对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比更符合现代国际贸易的实际:首先,竞争优势理论采用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它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理论前提,打破了传统比较优势论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前提和比较静态利益的局限,从而更符合现实。其次,竞争优势理论不仅包括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还包括其他理论的一些内涵。竞争优势是创造而不是天生具备的;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一定有竞争优势,但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必然有比较优势和其他的优势,比如品牌、垄断力等,是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论。再者,进一步从需求和需求结构上探讨了对一国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影响,强调国内需求对于一国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竞争优势理论特别强调创新和竞争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国内竞争是创新的动力,要素状况是创新的基础,市场要求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创新的关键,增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创新的目的,只有创新和竞争才能保持一国国际竞争的活力。也必须强调国家在决定竞争优势中的能动作用,显然较之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符合目前国际贸易的实际,尤其为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只有将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我国的产业和产品才能拥有和保持国际竞争力
  根据要素禀赋论,我国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低价的优势,现在很多国外的加工产业转移到我国也是因为看好我国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但是这种劳动力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地下降,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国际需求和投资结构已经向高层次发展,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属于中低档次的,这种产品所面临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和日益下降的价格水平,贸易条件会逐渐恶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对我国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会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设置很多阻碍,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价值低,容易造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因此,只有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才能拥有和保持国际竞争力。
  2.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自主品牌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不断进取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在于科研投入。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2004年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排名24位。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全球99%的发明专利都在世界前20位创新型国家手中,而中国的R&D投入只占GDP的1.32%。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技术多是引进或模仿得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对国外公司的依赖还比较大,而且引进的有时是国外即将或已经过时的技术,不利于我国外贸发展和结构升级。在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只占28%,一般发达国家都在40%以上。可见,加大创新力度
、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科技出口产业,全面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虽然在竞争优势形成中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但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我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会影响企业的出口策略。原来政府追求出口创汇,导致企业不计成本代价蜂拥出口,也为现在外贸的增长埋下了隐患。现在政府要转换指导思想,从长远和全局来把握出口战略。
  
  四、利用竞争优势理论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策略
  
  我国外贸总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三位,但人均只有880美元,据WTO统计,美国是8 427美元,日本是7 136美元,韩国是7 920美元,我国是规模上的大国,人均上的小国。如果我们继续看中数量的增长,势必陷入“贫困化增长”。应该利用竞争优势理论尽快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迈进贸易强国之列。
  1.大力发展竞争优势企业。当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科技对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高科技、高生产率已经成为决定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应积极合理地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能力和数量,以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用高新技术去武装,促进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传统产业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2.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国际品牌战略。改变贸易增长方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创立我国的自主品牌。改变我国贴牌生产“加工在岸,利益离岸”的局面。我国企业要创国际品牌,要从决策、设计、制造、检测、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高质量、高效用。还要保护国有品牌,加强在外境的注册,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一部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核心能力的提高来形成品牌知名度,还可以以品牌为龙头,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产业。最后,政府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品牌环境,促使企业闯品牌之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促进加工贸易升级,不要单纯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使得加工贸易成为“不出国门的产品输出”,通过其技术的外溢来带动国内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要借跨国公司不断向我国转移研发中心的机遇,加强国内企业的国际交流,在不断承接新产业转移的同时将我国的饱和产业也向国外转移,形成有进有出的局面。
  4.转变政府职能,强调宏观监控。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在指导和协调上来,由原来单纯出口创汇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不断地通过宏观调控对贸易进行产业导向,形成企业的效益型贸易。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恶意降价出口的企业进行严惩。

搜集整理:

    上一篇: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