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巨额贸易逆差这一数十年来困扰美国政府的棘手问题,是美国外贸政策的首要课题和决策依据,也成为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时至今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又有进一步急剧扩大之势。2001年逆差额已达到4170亿美元,而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公布数据显示,2002年4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的359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在2002年头3个月亦达到创纪录的1125亿美元。该数值较2001年第四季修正后的951亿美元大幅上升。若贸易逆差继续以当前速度扩大下去,今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将增加至赤字5000亿美元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因此,对美国外贸逆差扩大原因的分析以及巨额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已成为美国和国际经贸关系中一个亟待取得共识的问题。
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现了向新经济的成功转型,经济周期超常扩展,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1997~2000年内实现年均增长4.55%的突出业绩。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美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巨额逆差成为了90年代美国外贸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
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商品、服务贸易都取得了快速增长。商品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991年的9079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9960亿美元,增长了2.2倍。进口增长了149%,出口增长了85%,商品贸易逆差则增长了6.7倍。而服务贸易的扩张势头更猛。1992~1999年,全部服务出口年平均增长了6.5%。到2000年,服务贸易至少已占美国出口价值的38%和进口价值的17.5%。
表1 美国的国际商品贸易1991~2000(亿美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991~
表2 美国的国际服务贸易1991~2000(亿美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991~
2000变化率%
出口 1643 1769 1859 2010 2192 2400 2572 2626.5 2718.8 2962.3 80
进口 1185 1165 1223 1319 1414 1509 1665 1827 1913 2152.4 82
贸易 458 604 636 691 778 891 907 799.5 805.8 809.9 77
平衡
资料来源:根据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2001.p.396)和SurveyofCurrentBusiness(April,2001.p.31)数据统计
由此可见,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它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
(二)美国已形成相对稳定均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商品进口结构中,处于第一位是的资本货物,占贸易值比重从1989~1990年的23.0%增长到1999~2000年的28.2%,增长了5.2个百分点,增速最快;处于第二位的是消费品,比重为22.5%增长了1.5个百分点;处于第三位的是工业设备,其比重为21.9%,比10年前下降了5.3个百分点;处于第四位的是汽车及组件,比重为16.6%,比10年前下降了1个百分点。此外,食品进口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他商品进口增长了1个百分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 对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及新的认识
关于美国巨额外贸逆差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因素来分析:一方面是短期因素即暂时性因素,如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长期因素,也即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
1.短期因素
美元汇率偏高是影响外贸平衡的重要短期原因之一。美国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使得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对国外的购买者而言过于昂贵了。(注:JosephQuinlanandMarcChandler,TheU.S.TradeDeficit:ADangerousObsession.)
1999年美元对外汇率变化不大,但在2000年开始升值,在贸易加权年平均基础上,美元对广泛使用的7国集团货币升值5%。美元对欧元升值15%,相反,对日元贬值了5%。(注:SurveyofCurrentBusiness,April2001,p.29.)近几个月来美元汇率不断下跌,然而美林银行2002年6月20日公布的月度调查仍显示,即使在目前的汇率水平下,多数全球基金经理人依旧认为美元还是被高估。
此外石油及其制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口石油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商品。美国政府通过实行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空气清洁法案等,限制石油的开采,并鼓励大量进口石油和石油制品,美国最大的前20位石油供给国中,有15位同时列于美国最大的35个贸易逆差国之中。2000年,因油价上涨仅石油进口额即高达1200亿美元。据资料显示,这两个原因是2000年美国外贸逆差陡增1000多亿美元的主要原因。
表3 2000年美国资本货物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亿美元)
出口 进口 产业内贸易指数
额x 额m 1-(x-m)/(x+m)
总量 3568 3522 0.994
计算机、外围设备和部件 556 898 0.765
半导体 600 483 0.892
通讯设备 326 380 0.923
科学、医院和医疗设备及部件 192 141 0.849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注:n.e.c为未在已分类项目中。
资料来源:根据Surveyof CurrentBusiness(April2001)数据计算。
(2)跨国公司内贸易空前发达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成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及国际分工深化的主力军。而美国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战略的通行做法是使交易内部化。其结果是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同时这也成了美国产品贸易出现高赤字的主要原因。
以信息技术企业为例,众所周知,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一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正是这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其产品贸易逆差1990年为115亿美元,到1999年竟高达660亿美元。1994年计算机、外围设备贸易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1999年美国电子计算机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到2000年,仅计算机、外围设备和部件贸易逆差就达342亿美元。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就是因为美国的信息技术企业大都实行全球化经营,将交易内部化。由于受到低成本的外国生产商的竞争压力以及国外放松对FDI和资本输入的限制,美国许多信息技术企业已把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一些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
从整体来看,美国企业更愿意通过它们海外子公司向国外的市场提供信息技术产品,而不是从本土向这些地区出口产品。现在,美国公司在全球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建立了大约23000个分公司。与此同时,许多日本和欧洲的公司也已经开始把在销售地建立分公司作为进入外国市场的主要渠道。如在1997年,日本在美国的FDI比美国在日本的资产价值累计多640亿美元。据统计,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有近一半由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构成。
三 贸易逆差对新经济的贡献
首先,从经济的宏观面来分析,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处于均衡状态。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产量达到充分的水平之前的AS曲线之形状是向上倾斜的,在产量达到充分的水平之后AS曲线之形状是垂直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 恰当地认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在美国国内人们普遍担心巨额外贸逆差会使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下降,但事实上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型及新经济的成长,在存在巨额逆差的同时美国仍然保持了其超强贸易地位。
(一)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将继续保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同时其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持续相对下降。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974年的32.5%,到1980年降为10.8%。但在80年代以来的20年里,在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比重大体维持在11~13%之间,显示美国经过较长时间的结构性调整,其商品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已基本稳定,并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表4 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十大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亿美元,%)
出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19992000
美国 7824 12.3 7 2 12
德国 5516 8.7 3 0 1 中国大学排名
日本 4793 7.5 5 8 14
法国 2981 4.7 3 -1 -1
英国 2801 4.4 4 -1 4
加拿大 2772 4.4 8 11 16
中国 2492 3.9 15 6 28
意大利 2346 3.7 3 -4 -1
荷兰 2117 3.3 5 0 5
中国香港 2142 3.2 9 0 16
对中国出口 237 0.4 -2 9 6
进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19992000
美国 12581 18.9 9 12 19
德国 5001 7.5 3 1 5
日本 3795 5.7 5 11 22
英国 3317 5.0 4 2 4
法国 3054 4.6 3 1 4
加拿大 2491 3.7 7 7 13
意大利 2333 3.5 3 1 6
中国 2251 3.4 15 18 36
中国香港 2142 3.2 10 -3 19
非转口的进口 354 0.5 1 -21 24
荷兰 1970 3.0 5 2 3
资料来源:WTOAnnualReport2001,p.1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表5世界商业服务贸易中的十大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亿美元,%)
出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19992000
美国 2740 19.3 8 4 10
英国 1001 7.1 7 3 -3
法国 773 5.5 2 -1 -7
德国 751 5.3 4 0 -5
日本 680 4.8 5 -2 13
意大利 590 4.2 2 -9 -3
西班牙 521 3.7 7 8 -2
荷兰 506 3.6 6 4 -4
中国香港 433 3.1 9 4 14
比利时-卢森堡 402 2.8 5 6 4
进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19992000
美国 1993 14.2 7 4 14
德国 1257 9.0 5 3 -5
日本 1151 8.2 3 3 1
英国 823 5.9 6 6 0
法国 571 4.1 1 -4 -10
意大利 571 4.1 2 -9 0
荷兰 501 3.6 6 4 0
加拿大 418 3.0 4 3 9
比利时-卢森堡 387 2.8 5 6 7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中国 348 2.5 24 16 14
资料来源:WTOAnnualReport2001,p.14.
(二)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再度显著增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决定美国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外贸收支的长期的基本经济因素,也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相对变化。
让我们通过美国政府使用的三个表示或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来分析:一是单位劳动成本指标的相对变化,用以表明使用美国劳动力生产商品的相关成本竞争力;二是制造业出口商品的相关平均单位价值的相对变化,用来表示美国出口商品的相关价格竞争力变化;三是实际汇率变化,这是将名义汇率对国内外相关消费者价格指数做相应调整后的汇率变化,因此它可用来广泛地表示货币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注: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1992,p.276.)在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峰后,所有这三个测定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指标都大大地改善了。美国相关成本的相对低廉加上劳动生产率指数的较高水平,使美国制造业从总体上说来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借以维持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大最强的服务贸易出口国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经济结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迅速发展的国际服务贸易中,美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也日益提高,80年代已达1/3以上。
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转型成效的逐步显现,新型的经济结构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美国的服务贸易逐步扩大,独占鳌头,持续领先,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国,又是服务贸易的最大进口国,并成为服务贸易的最大盈余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美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与90年代初,服务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服务进口增长速度相反,近年来,服务进口的增长速度相对高于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1990~1992年,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6.6%、10.1%和9.7%,服务进口的增长率为:15.1%、1.7%和2.4%。然而在1998~2000年,服务出口分别增长1.7%、3.5%和9.0%,服务进口分别增长7.1%、4.7%和12.5%。尽管如此,服务贸易仍然保持巨大的顺差。这种情况表现出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服务贸易的再一个特点是,服务出口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在近几年内服务业出口的部门结构中知识、信息密集型的服务部门的比重明显增大。这种结构突出地显示了新经济的特点。
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一系列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在高技术出口中将继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从长期看,美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将长期保持,并将具有良好的出口前景。
五 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的讨论
从1982年以来,美国的经常项目一直保持着巨额的逆差,到2000年已达到了4350亿美元,为GDP的4.4%。与此同时,美国的股票、债券大幅增值,外资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些发展直接引发了关于贸易逆差的大讨论。焦点是赤字会长期保持目前的水平吗?赤字得以持续的原因是什么?什么能够引起赤字下降?
从长期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可以持续的。关键就是使得赤字持续的因素有哪些。一种观点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正如美国著名金融学家麦金农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大多数的国际金融和商业活动都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根据美联储的数据,从1980~1998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从1248亿美元增长到了4922亿美元,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8%。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了一种自然垄断。这种地位使美国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规避大量的货币风险,并使得政府在采取货币政策时可以不考虑汇率的因素,将焦点集中在国内经济目标上。同时,美元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因此如果逆差的持续扩大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时,其他国家也会动用手上的外汇储备来干预美元的下跌,来维持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如此前对于美元价格下跌,美国政府至今未表示过什么态度。
但是,日本政府对此却十分敏感,日本央行迫不及待地抛售日元购买美元,以遏制日元汇率上升。此外,即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其他国家时,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他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增加美元的需求。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