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017-08-18 02:01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检查,实施全面控制管理的行为。其对于避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烟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健全的机制作保证。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其所配备的人员必须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实际中能真正履行质量控制职责,完成质量控制任务。其次,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避免“真空”地带的出现,确保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顺利开展。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职务分离制度指内部审计中的不同业务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办理;内部牵制制度指使内部审计中的各项业务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一个业务环节出现差错可通过其他环节的关联予以发现和纠正;审计人员制度指通过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企业为加强对会计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各种控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检查,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健全的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查与互查制度、内部审计项目小组检查制度、内部审计机构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程序检查制度以及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的制度。

    内部审计质量考评制度。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过程,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得出考核结论,兑现奖惩措施。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

    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多种方法,这里简要介绍3种。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审计程序质量控制指对内部审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对发生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其分为4个阶段:一是计划制定阶段,主要是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二是计划执行阶段,由内部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落实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三是监督检查阶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若执行结果没有达到计划预期目标,则查找造成计划偏差的原因;四是问题处理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妥善处理的措施,并确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审计质量关键点控制。审计质量关键点指对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审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环节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

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操作主要有4个步骤:首先,通过分析各审计环节是否会对整个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或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从而找出关键点;其次,根据关键点所处具体环节、业务特点以及分工情况,落实到具体审计人员,使每个质量控制关键点都有专人负责;再次,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质量关键点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最后,审计完成后,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关键点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职责、审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审计质量检查控制。审计质量检查有2种划分方式:一是按审计进度分为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两种。事中检查是由审计质量监管部门的领导或指定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已经完成的部分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审计计划的要求;事后检查是指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在审计结论作出之前,对审计小组已完成的所有审计业务进行全面的质量把关。二是按审计质量检查的主体分为自查和互查两种。自查是指由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对自己所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审计业务予以检查。自查便于操作,但是检查难以深入,为此,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自查的操作步骤提出具体要求。互查是指由不同的审计质量检查主体进行相互检查,与自查相比,其能够使检查进一步深入,收到较理想的检查效果。但由于检查主体对所检查的审计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有时会对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结合业务实际,对自查和互查进行择优采用。

搜集整理:

    上一篇: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