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理论: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发展
2017-09-09 01:11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交易费用理论: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发展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目前在交易费用概念界定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就有关
摘要:目前在交易费用概念界定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就有关交易费用概念界定作了梳理和评价,研究发现,基于对交易费用理论假设条件深化研究,该理论在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研究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交易费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演化博弈
一、交易费用理论起源
1.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一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拥有三个重要的硬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结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资源的利用和使用决策都是通过价格信号为指导。新古典经济学的严密逻辑向我们证明:当各种资源的替代或转换率等于各自市场价格的比率时,财富的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由于整个市场的运作能够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自动地保证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所以价格机制的运作是在无须成本、没有摩擦的状态下运行的,即交易成本为零。
2.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在新古典经济学里,企业制度被简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掩盖。科斯不满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有关假说,①尤其是市场上价格机制运行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说,提出了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为正时,那么选择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就越发显得特别的重要。
新制度经济学家仍然将利润最大化和均衡作为其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支柱,并认为,制度特别是一套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如同稀缺的资源一样,制度选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节约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家仍然遵循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交易费用—制度选择—制度变迁—经济绩效”的分析范式中,在保持传统价格理论硬核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费用以及产权的约束,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使其成为理解世界更强有力的工具。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交易费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观点
1.国外主要学者观点。科斯(1937)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思想,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1960)补充说:“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威廉姆森(1982,1985)继承了科斯的思想,以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为假设前提,引入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对交易费用作了大量深入地研究,最终使交易费用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德姆塞茨(1999)将交易费用定义为“所有权权利交换的成本”,他在研究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费用时,将之定义为利用纽约股票交易所以便迅速将股票变现所花的费用,广义的交易费用还可以包括给自己的经纪人打电话或阅读金融报刊所花的费用;此外,他还以团队生产中监督劳动的困难来分析交易费用,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偷懒成为一种现实可能,影响了团队效率。张五常(1989)将交易费用定义为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费用,是一种“制度成本”,他所认定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律师、警察、经纪人、企业家、经理、文职人员,佣人等的收入,也就是说,除了那些与物质生产和运输过程直接有关的费用以外,所有可想到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巴泽尔(1997)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角度来考察交易费用,他认为权利的获得、保护和转让所需要的费用叫“交易费用”,而产生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商品有多种属性,每一种属性都有可变性,这就使人们测量每种属性的费用难以估计,正因如此,他把交易费用定义为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
Aric Rindfleisch 和Jan B.Heide(2001)两人在综合1982—1996年间涉及交易费用45篇后的感言:“交易费用理论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在其他学科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主要包括
社会学、
政治科学、组织理论、合同法、公司战略、合作金融、市场等。”他们同时又指出:“交易费用理论声称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则将会带来更多的交易费用,然而,让人们感到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涉及到因测定人行为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交易费用大小。”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