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政府转型、公开信息——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

2017-09-23 01:32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政府转型、公开信息——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读《改革与多数人的利益》有感       改革与

——读《改革与多数人的利益》有感

      改革与多数人的利益》一书是由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改革研究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于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间撰写的部分文稿汇编而成。读完此书,以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仅停留在“取得重大成就”层面的我,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了一个更全面、完整的认识,更清晰的看到了社会、政治层面上存在的弊病,明白了中国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书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改革发展相关问题的兴趣,促使我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改革与多数人的利益》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为四章:一、中国经济转轨:失衡与挑战;二、改革新阶段:树立以人文本的改革观;三、转轨与公平:使多数人分享改革成果;四、改革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主要探讨的是中国自1979年至2003年,这25年来,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主要是概括的写了1979年至2003年的25年中国的经济转轨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在社会改革方面存在的失衡,以及改革新阶段的新思路。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5689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6694亿元,年均增长9.47%。但是相比之下,社会改革、社会发展的进程却严重滞后,某些方面,如农村公共卫生,公共医疗上,甚至还有所倒退。社会的全面失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第二章着重从社会层面、政治层面谈公平,人本问题。提出了满足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要求的建议,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多数人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同时,在这一章里,作者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微观基础。作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逐步走向人民市场经济,以混合所有制为微观基础寻求各种资本的有机结合。最后作者谈到了由2003年的SARS危机引发的关于信息公开的思考。

第三章通过具体的数据与实例反映了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等现状,倡导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效率公平并重的和谐社会。分析了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社会全面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尤其针对“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第四章重点放在政府转型这一问题上。因为解决政府转型问题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政府转型主要是三方面的转变:第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第二,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第三,由统治型向治理型的转变。第一方面经过25年改革已经实现,当下迫切的就是后两方面的转变。作者在这一章提出了政府转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指出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优势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二、对于改革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通过作者迟福林针砭时弊的分析,我对中国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尤其对于政府转型、信息公开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下将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1、政府转型——迫在眉睫的改革重点

回顾这25年的改革,中国经济,无论从经济体制,还是宏观调控体系来看,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这一点,由作者提供的一些经济指标便可见一斑。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片面追求高的GDP以及政府、大企业和金融财团纠合在一起是导致经济转轨进程中各种问题的根源。我认为,这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或者说是统治型政府,不光是经济问题的制度根源,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社会信用、腐败问题等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改变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任务迫在眉睫。

政企分开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的全过程。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政府改革仍然是改革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政府的职能不转变,政企分开解决不了,那么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就难以减少,愈来愈严重的腐败问题更是无从解决。不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因为政府主导经济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非审批者,主要职责应当是维护金融秩序,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不是充当国有企业的“老板”,放纵制假贩假,贪污腐败,只为追求高的GDP增长率。

由政府体制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致力解决,但是收效甚,。某些问题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例如腐败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反复强调反腐倡廉,采取各种措施严惩腐败分子,但仍有大量官员涉险。腐败问题屡禁不止,似乎已成为当前改革中最烫手的“山芋”。

如今“吃工程”的腐败案屡见不鲜,全国建筑工程中由于腐败等因素所造成的工程倒塌直接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人民币。公共医疗方面,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医疗指数评比中在181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教育方面,我国教育经费总支出只占世界的1.5%。这样的数据如何能不发人深省?

究其根源,正是政府体制的问题。政府体制不改革,不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的再完善的改革措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讳疾忌医只会使病症恶化,因此,我认为当前政府第一要务便是狠抓政府转型问题。而针对我国这种现状,只能下猛药、急药,进行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政府是老百姓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当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反应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因此政府的文化要发生转变。政府应该从过去的“管理、决策、权利”理念中走出来,以“服务、执行、责任”的理念服务大众。有了这样的理念,政府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2、信息公开化——以人为本的首要关键

媒体不仅是政府重要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肩负着公开突发性事件信息的社会职责。只要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健康和安全,媒体都有责任,有义务及时作出报道。

2003年的SARS危机在为我国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媒体改革的契机。SARS危急中我国媒体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的重要变化,对之后的媒体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中国政府及媒体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便可以看到SARS危机对于催生媒体改革起到的重要作用。

SARS危机告诉我们,及时、客观、全面地披露突发性事件的信息非常重要,相反,若隐瞒不报或者漏报,误报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社会危害。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不仅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例如地震余震的预警),更重要的是稳定社会,凝聚民心。这一点,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体现的极为明显。正是由于媒体的大力号召,才会有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援助,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同时,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有利于维护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伸张正义、反对腐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职能部门对政务信息的垄断和过度保密是长期以来的行政实践中形成的,是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习惯思维中,改变这种状况非一日之功,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骤、分范围的稳步推进,步子不一定要大,但每一步都必须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既要建立必要的监督奖惩制度,也要使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的共识,才能真正达到通过信息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

书中提到,毛泽东主席早在1959年就曾经说过:“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权利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由此可见,我们的党和政府不应该对新闻媒体过分压制,而是应该赋予媒体一定的自主权,用正确的管理办法引导媒体更好的发挥其导向作用。

改革的最终目的还要归结于人的发展,人的健康,人的利益,因此媒体报道中凡是牵涉到大众的利益、健康的,一定不能瞒而不报,相反,应当更多的反映民生,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信息公开化正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基本反映、首要关键。以社会为对象,以老百姓为主体,应该成为媒体改革的基本目标。

 

总的看来,从1978年改革至今的30年里,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在社会文化,社会信用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也愈来愈凸显,但是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努力下,政府一定会从经济建设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转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说真话,办实事,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多数人享受到基本权利,满足基本要求,分享到改革的经济成果,社会成果和政治成果。

    上一篇:东方雄狮已经醒--读《中国改革30年---十位经济学 下一篇:改革背后的问题与隐患—读《现代化的陷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