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务化与服务业知识化探析
2017-09-24 05:54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制造服务化与服务业知识化探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1、制造业的服务化 ; ; ; 1. 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 ; ;
;1、制造业的服务化
; ; ; 1. 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
; ; ;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显著的区别,2者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比如德布兰塔尼(de Brentani)指出,生产和分销体系在制造业中是分离的,而在服务业中则相反;范比玛和格林沃尔德(van Biema &; Greenwald)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别源于服务和服务行为的易消逝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产品的解体或回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而且,服务在这个集合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 ; 学术界用“制造业的服务化”这1专用术语来描述上述服务在制造企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现象,但不同学者关注制造业服务化的侧重点并不1致。比较流行的是从企业供给内容的角度来理解制造业的服务化过程。范德莫维和雷达(Vandermerwe &; Rada)将制造业服务化分为以下3个阶段:(1)企业或涉足生产行业,或涉足服务行业;(2)企业既提供商品又提供服务;(3)企业的产出是商品、服务、信息、支持及自助式服务等元素的集合体。怀特(White)等人指出,服务化就是制造商的角色由产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它是1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类似地,赖斯金等(Reiskin)将服务化定义为“企业从以生产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科特勒(Kotler)则区分了产品演进的5个阶段,即有形商品→带有服务的有形商品→混合品→带有少许商品的服务→纯服务。目前,制造商大多提供带有服务的有形商品,未来的制造业将越来越趋向于提供混合品,或是带有较少商品的服务。戴维斯① 对于企业的描述表明,生产商供给内容的演变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从生产到综合体,再到运作服务和中间服务。而奥利瓦和凯伦伯格② 又将这样的演进过程表示成1个闭集,两端分别是物质产品和服务,为我们理解从纯生产到服务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模型。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 ; ; 也有学者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来理解制造业的服务化过程。马丁和霍恩③ 发现,从商品主导型供给转变为服务主导型供给会遇到两大障碍:客户生产率管理和新服务的发展,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清楚地指明这两大障碍是否是可以逾越的。沙拉维茨(Szalavetz)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含义:1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资产数量等传统的决定因素。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简单地说,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的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2是与产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日益提高。产品—服务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和销量。
; ; ; 2. 制造业服务化的原因
; ;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制造业的服务化现象呢?学者们主要从服务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以及服务在价值链整合中的作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 ; ; (1)作为竞争手段的服务
; ; ; 为什么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制造活动中引入越来越多的服务活动,有的甚至干脆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企业管理理论认为,这是因为消费者服务和生产服务是提升商品价值的1种方式,即服务可以和有形商品结合以增加其核心价值,从而在市场上和其他产品形成差别性竞争。也就是说,服务被用来区别生产商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希尔登布兰德等④ 将这种行为称为“非技术性差别战略”,并指出,它将导致生产商提供的总量中服务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格伦鲁斯⑤ 也指出,在今天的竞争中,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必须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因而需了解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终端用户、供应商和分销商)价值的内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向他们提供能够满足其价值生成过程的1整套产品。格伦鲁斯进而指出,基于以下3方面的原因,无形的服务(包括账面上可反映的服务和隐形服务)将逐渐取代有形产品,成为在顾客关系管理中惟1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要素。首先,如今顾客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具体的产品或者技术上,顾客群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他们的信息获取量也比以前大大增长,相应地,他们的需求也日趋复杂。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今天顾客所追求的是更加舒适、更加可靠、更加廉价和更加安全的产品。其次,激烈的竞争强化了顾客的上述要求。最后,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能够不断地推出新的服务项目。
大学排名 ; ; ; (2)价值链的变化
; ; ; 就特定企业而言,其直接生产或参与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链长度无疑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与企业市场竞争力更为密切和直接的因素则是该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特定产品的价值链往往包含着众多价值环节,但并不是每1个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关键的战略环节集中着绝大部分附加值,某些辅助或支撑环节仅仅能提供很少的附加值。在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剧烈的市场竞争引发的对不断提升效率的强烈诉求,以及国家间壁垒的减少,很多产品的完整和连续的价值链条被1段段分开(片断化),在空间上离散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某个特定企业能否在全球产业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就看它能否在价值链的全球化整合中抓住那些战略环节。1旦抓住了战略环节,企业就能够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治理者的地位,拥有对整条价值链和相应行业的控制权。相应地,1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将主要由辖区内的企业在其所属的价值链中的位置的平均水平所决定。
; ; ; 许多文献都将生产商提供服务看做是为了占据价值链中的有利位置所作的主动战略选择。通过增加服务含量,将过去由消费者承担的行为内部化,生产商就可以进入邻近的价值链,即通过空间的扩张和重构找到新的商业机会。戴维斯⑥ 指出,在提供商品和售后服务的过程中,生产厂商转移到了价值链的下游,而服务企业却在市场交易中变成了价值链的上游,特别是在B2B的销售模式下。服务为产品制造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确保了生产过程的有效运转。
; ; ; 2、服务业的知识化
; ; ; 1. 不治自愈的“鲍莫尔弊病”
; ; ; 在早期有关服务业的研究中,最吸引人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莫过于鲍莫尔(Baumol)提出的服务业成本病问题。鲍莫尔在1967年的研究中指出,服务劳动密集的内在本质使得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难实现,这被经济学界称为“鲍莫尔弊病”。由此,服务业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被长期看做是病态行业。鲍莫尔在分析中强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不平衡导致资源向“发展迟滞”的服务业重新分配,由此减缓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然而,来自特里普利特和博斯沃思⑦ 的实证研究显示,在当前人们无需再去担忧“鲍莫尔弊病”问题。他们的分析表明,在1995年之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制造业增长得更快。同样,服务业中多要素生产率(MPF)的增长也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MPF的增长率每年为1.5%,而制造业仅为1.3%。更有甚者,在整个美国经济的MPF增长中,服务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整体上看,制造业的MPF增长得很少,仅占整个MPF增长的0.1%。由此,“鲍莫尔弊病”也就不治自愈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 ; ; 为什么长期令众多学者尤其是政府担忧的“鲍莫尔弊病”在当代会不治自愈?通常认为,生产率的增长与知识和创新紧密相关,所以面对不断提高的服务业生产率,人们很自然地便转向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SAS)及创新的研究。迈尔斯(Miles)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动态部门之1,它提供了未来就业的潜在增长点,并且包含了许多新技术的创新性使用者,从而形成了创新体系中的节点和必不可少的媒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目前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1个显著趋势。事实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是知识经济勃兴的1个基本特征。安德森等人⑧ 指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生产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是非常重要的。
; ; ; 西姆斯(Sims)认为,技术创新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1部分,不断创新是成功的关键所在。马勒和辛克⑨ 提出,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创新的媒介而被广泛关注,当企业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时,它在创新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并扮演着双重角色。1方面,作为1种外部的知识源,知识密集型企业会对其客户的创新作出贡献;另1方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会引入内部创新,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场地,为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 ; ; 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 ; ; 尽管有很多最新的文献都在关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但系统性的分析却很少。由于许多文献都试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定义和分类,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的术语来指代几乎相同的产业部门的问题。例如,欧统处(Eurostat)和经合组织运用了“知识密集型服务”(KIS)的概念,而1些学者如迈尔斯等人⑩ 则将其称为“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KIBS),还有1些学者如赫梅林(Hermelin, 2001)等人在研究中使用了“专业性服务”(PS)的称谓,此外,登赫特和比尔德贝克(den Hertog &; Bilderbeek, 2000)等人还采用了“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T-KIBS)的说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 ;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可以分成两类。第1是传统的专业服务,它主要包括法律和会计服务、营销和咨询、建筑服务、医疗和兽医服务等,用于帮助用户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通常这些服务都需要直接运用技术。第2是新技术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跟踪新出现的技术和新挑战。信息技术自不用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虽不是那么深入人心,但它们对知识的要求却创造了对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新技术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非常关注创新的发展历程,因为它很倚重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的专业知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由与复杂体系相关的技术问题的推动而发展起来的。
; ; ; 3. 知识密集型经济中服务和创新的关系
; ; ; 霍克尼斯(Hauknes, 1999)指出,目前在制造业中对其竞争力及技术创新的关注,已经延伸到了服务业,从而在政策层面造成了服务业创新问题的初步综合。正如皮耶塔里宁(Pietarinen)所言,知识密集型经济的概念囊括了全球化、技术发展、技能提高以及网络组织的内容,而这些对于商业以及创新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服务业作为1个产业,建立在其活动之上的相互关系正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同样,创新也是当代经济的1个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盖洛(11) 发现,在早期的研究中,服务和创新却成为共存而彼此平行的两个领域,多数研究都忽略了2者的联系,对服务创新以及作为经济转变媒介的服务的作用的研究非常少见。出现这种现象的潜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服务业中的创新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大部分创新建立在企业或服务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非正式活动的基础之上。这种进步在统计上是难以获知的,因而人们通常认为,服务的革新非常缓慢。明确了服务的异质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完全抛弃这样的想法。就像梅特卡夫和迈尔斯(12) 等学者所指出的,许多服务门类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特别是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它们往往与高技术是共存的。这些服务对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贡献是巨大的,服务与创新是交互存在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 ; ; 近来出现了很多对服务和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包括服务的增长及创新、服务中的创新、作为创新媒介的服务以及创新体系中的服务等。所有这些关系都受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影响,它们是服务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创新源于竞争的环境,这加强了创新作为市场本质的维度。要明确创新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所面临的挑战,就必须明确创新在服务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在系统性创新中服务函数所扮演的角色。
; ; ; 服务是自我革新者,服务中的创新涵盖了许多维度。许多的服务创新都建立在与全球化和规制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市场变化的基础之上。在服务领域中努力尝试创新已逐渐成为1个明显的趋势,因为创新可以提高服务的成本效率及产品质量,并形成新的服务理念,这种进步反映了各种服务市场中竞争本质和竞争结构的变化。服务中创新模式的1个重要特征是“软性”,或者说是无技术性,即便在产品和过程创新中也是如此。这种软性的产品创新是频繁发生的,典型的例子诸如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销售理念、新的零售业模式以及包含现有核心产品和服务的新服务集合体等等。然而,有些服务类别如与新技术相关的服务等等,比起其他创新类型具有更加明确的技术导向。杰拉和盖洛(Djellah &; Gallouj)指出,建立在服务创新的普遍模式之上,我们可以区分创新的3种类型,它们分别是专业型服务、基于战略管理的服务和技术型服务。与此相关的发展趋势是服务创新活动越来越形式化,例如有组织的战略创新。
; ; ; 创新不仅同新产品、技术进步和更高级的制度相关,也与企业产品和服务组合的变化紧密联系。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企业不仅通过成本、质量和传统技术居于领先地位,而且通过创新为产品提供价值增值服务,从而取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许多学者如普利斯(Preissl)(13) 等人认为,传统的创新指标体系在研究服务创新的特性和含义时是不适用的。他们强调,服务的供给连同成本结构同制造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在组织设计、过程、推动力和1般管理模式上都是不同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 ; ; 苏特和米奥佐(Soete &; Miozzo)指出,基于知识的服务在其早期并不需要大量投资,而其他类型的服务如规模密集型网络等等需要大规模投资,这就限制了用投资数据来度量创新的可行性。而且服务创新强调智力资本,这也是难以度量的。服务创新产出的质量可以作为衡量生产率增长的1个方法。服务业的研发和制造业的研发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通常并不在同1群体或部门中。因此,服务中的研发是很难度量和保护的。
; ; ; 有效的创新体制完全依赖于服务的媒介作用。通过营销、培训和咨询等服务,技术知识才得以传递。也就是说,服务对于创新的属地化和应用具有直接作用。从系统层面来讲,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媒介作用在于跨产业创新。它1方面为创新体系中的组织架起了桥梁,另1方面对知识分销能力和创新系统的整体学习能力都有相当大的贡献。然而总的来说,与服务相关的创新却较少显示出其完整性和系统性,特别是某些服务类别与国民创新体系之间的联系是很薄弱的。
; ; ; 3、政策启示
; ; ; 服务部门在经济结构中越来越重要,这预示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人均GDP水平的迅速攀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社会经济演变的重要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也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1,然而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展现代服务业,则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既有的服务业发展状况。
; ; ; 国际经验表明,先进制造业“起飞的翅膀”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聪明的头脑”来支撑。在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制造业、服务业“1手硬、1手软”,对服务业的内在规律缺乏认识。此外,我国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好,但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发展服务业的重点是要解决两个问题:1是推动制造企业将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的1个新兴的服务业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也在70%以上,增幅是同期服务业增幅的近两倍。2是大力发展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既要发展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兴服务业,也要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科技含量,以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