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2)
2017-09-26 06:25
导读:3.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升级的前景。集群内部由众多企业构成,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于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容易通过
3.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升级的前景。集群内部由众多企业构成,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于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容易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等,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维持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从而克服产业衰老或尽早实现产业转型。并且,在全球化条件下,东部产业集群对FDI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集群内日益积累创新经验和提高学习能力,使东部传统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二)西部地区承接外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障碍
1.集群优势尚未凸显。投资者在区位选择时,已从关注劳动力的低成本转向追求产业集群优势。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区域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从熟练劳动力供给、协作配套条件、市场营销服务等多方面为迁入企业带来便利和节约。但是,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集群数量稀少,发展规模与水平相对落后,工业配套能力要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许多西进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原料、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形成外来资本、产业西移的阻力。
2.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劳动力资源充足,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落后,缺少能被迅速训练成熟练技工的廉价劳动力,且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通过多种途径流失到发达地区,使西部地区沉淀下来的人力资源处于结构劣化状态。因此,到西部投资不仅要付出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还有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3.环境因素形成强力制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宜引进和发展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而国外和东部地区有部分成熟产业具有高耗能、污染重的特点,这类产业不宜向西部地区转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突破“产业对接”困境的战略选择
面对东部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西部地区坐等“外来客”显然不现实。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内生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发达地区竞争优势的保证,更是欠发达区域摆脱产业发展困境,赶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战略工具。
(一)扭转西部地区 “落后的增长”
梯度转移,往往是高梯度区的成熟技术、衰退产品,甚至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向边缘地区的扩展。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关键是缺乏结构提升的活力。如果消极、被动地接受东部的产业转移,即使会带来一时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进而导致低梯度转移与落后的同步增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在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虽然“外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但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应该是依靠内在发展要素来实现。对西部而言,要扭转这种“落后的增长”,最终要靠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跃进来解决。产业集群是一种在依靠本地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消化、吸收深深根植于本地要素中,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区域化与本地化的张力之间寻求如何自主发展和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 瑛:“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二)弥补西部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
西部地区的发展单纯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条件等比较优势,其经济基础是薄弱的。弥补地区发展的底蕴和根基的不足,关键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根植性。根植性是指深深地嵌入本地社会关系之中的经济行为,反映了产业集聚区的社会属性。这种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的地方生产系统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其他区域无法复制的。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是单纯的投入产出的物流过程,而是培育市场经济环境、营造创业氛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联系的长期过程。产业集群构筑起一种基于社会关系、信任和共享互补资源等的社会网络,不仅能吸引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不断涌入并根植于西部地区,而且还会有许多新的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从而黏住了流动的财富。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