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学论文]让情境成为化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2013-06-28 01:00
导读:化学论文毕业论文,[教学论文]让情境成为化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让情境成为化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让情境成为化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海亮

摘要: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程改革永恒的话题。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催化剂;实效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还强调创设的情境应该是真实、开放、具有可接受性和发展性的。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挖掘各种情境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奇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基本要求
 自从“情境教学法”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情境教学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有关实践和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文章,从而促进了情境教学的发展。但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为伪情境,甚至是反面情境,他们的本意是想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实际上,他们是“关注了形式,忽视了本质,注重了操作,淡化了思维”。为此,要保证化学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确保化学教学情境的实效性。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积累(最好保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调用)大量化学史料、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等情境素材。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途径地阅读化学史料,多留心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多关注新闻报道、《探索·发现》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反复思考,这样才能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最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层次,等各方面信息,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反过来可以指导老师创设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情境;熟悉学生的知识层次可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递进式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同学,让基础差的学生走得进去,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基础好的学生探个明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教师是情境的“导游者”,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充满激情,只有激情满怀,才能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真情,说真话,讲真理,做真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情境中的“游客”,是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因此要想充分领略化学课堂中的“无限风光”,首先,学生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新课中知识的难易深浅,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学生要在探究情境中努力参与体验,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的参与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亢奋、激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通过种种途径,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得到了发展,在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激发。
 3、对课堂的要求
 课堂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阵地”,说它是“阵地”是因为课堂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思维较量的场所,是智慧火花的“摇篮”。当然,师生、生生要促成交流互动思维较量,前提是教师创设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才能主动“闯入”情境,进行“寻宝式”的探索。其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畅所欲言。通过这些,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1、以生活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化学。以生活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贴近生活,增强化学的亲近感,又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最终为生活服务,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案例1]:苏教版 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导课片段(2006年教学 )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教师: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去聆听一种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期待的眼神……
 教师:播放声音《雷声》
 雷声:由远至近,由轻到响,突然一声霹雳巨响,振聋发聩,顿时,幻灯片上出现一张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的图片,再自然地引出“新疆魔鬼谷”和“雷雨发庄稼”两个情境。
 通过这样一种用“雷声”创设的情境来导课,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起到了“先声夺人”的导课效果。
 [案例2]:“O3”教学片段(2005年教学)
 情境创设1:同学们,今天清晨下了一场雷雨,雷声很响,相信大家被惊醒了。雨后,我在操场散步时感觉操场上的空气特别清醒,这是为什么?(打雷时,发生 3O2放电2O3  ,少量的O3 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
 情境创设2 :去年我们温岭遭受了“云娜”台风的侵袭,全市好多水库的水被严重污染,现在假设你是自来水公司的技术人员,从环保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你将会选择:A.氯水 B. O3   ,理由是?
 情境创设3:同学们, 神话传说天是由四根柱子撑着,不知怎的,其中一根柱子断了,天也倒下了半边,出现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而后又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但神话毕竟是神话。可如今在我们地球南极的上空真的有一个洞,而且这个洞时时刻刻在扩大……
 问题1:这个洞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2:现在,假如你是女娲,你将如何去炼这块“五彩石”,又如何去补这个洞?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同学们对上述的问题很有兴趣,连平时一向上课低着头的小A同学也抬起了高贵的头,一丝羡慕的眼神看着其他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化学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思考。
 2、以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容易接受 
 心理学认为图片对人的刺激比文字更加强烈,因为用图片再现课文情境,可使课文的文字独白更加形象直观。
    [案例3]:苏教版 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片段(2006年教学 )
情境创设:先依次展示图片,然后设问。 

  血红素的分子结构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
 引导:简单分析图片中两种分子的共同点,都含有氮元素
 教师讲解:血红素存在动物体内的血液中,其功能是输送氧气。如果血红素分子中缺少N元素,试问它还能输送氧气吗?答案是否定的。叶绿素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中,其功能主要是完成光合作用,如果叶绿素分子中缺少N元素,显然,植物也就无法生存。因此,没有N元素,就没有动物和植物,所以氮是生命的基础。
 通过以上图片情境的构建,课文中的句子活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感觉化学原来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简单。
 3、以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无穷乐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环节精心设计实验,改变沉闷的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有趣。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案例4]:“浓硫酸的性质”教学片段(2006年教学)
 情境创设:教师指导B学生操作“黑面包”实验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教师强调“观察”实验不是看表演,它是有目的的、有思考的、带着问题的感受和体验。)实验结束后抢答表述。
实验过程中,坐在第一排的C同学不时用手捂住鼻子,并嘀咕:“什么气体,这么难闻”。
实验一结束,坐在第三排的D同学眼疾嘴快:蔗糖逐渐变成黑色,体积迅速膨胀。
 教师引导: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还有没其它新的发现?
 坐在C同学旁边的E同学探了探头,仔细观察起来,巴不得要钻进去似的,突然脸上露出好比发现新大陆的惊喜:烧杯里体积膨胀的物体有好多小孔,还有一股刺激性味道。
 归纳整理:黑面包实验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迅速膨胀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物质,同时产生刺激性气体。
 教师顺势追问: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蔗糖(C12H22O11) 与浓硫酸(H2SO4)]推测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不暇思索,脱口而出:SO2
 教师:那还可能有其它哪些产物呢?
 学生:还可能有CO2  、H2O。
 教师:那有什么办法证明呢?现在请大家用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一组装置来检验产物。
 教师问题引导: 反应产物可能有SO2 、CO2  、H2O那么应该选择哪些试剂进行检验呢?
 检验有先后顺序吗?若有,应该如何?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略
 设计结果:如右图 教师通过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体验过程,在观察中学会了质疑,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最后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装置设计,这又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空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以问题创设情境,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
 探究始于问题,问题起于情境,一个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情境能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案例5]:苏教版 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学片段(2006年教学 )
 情境创设:在学习了“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和图片(幻灯片先后呈现):在标准状况下,收集一试管的NO2 。
 1、将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待充分反应后,求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试管总长度的比值?如何得出?
 3、如何让试管中的液面继续上升直至充满试管?
 4、若不考虑试管内物质向外扩散,求最终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师生互动……

 通过四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使一些中上档同学的思维活动逐步有表层转入深层,从而使学生对“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实践后的成效和思考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实践的片段,实践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喜欢学化学了,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成绩上明显进步了,原先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能力上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化学思维也逐步形成。学生学化学兴趣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使化学教学逐步迈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情境教学具有两面性。情境教学主张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利用声音、图片、化学史、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等情境进行导课,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创设的情境过于复杂,耽搁时间过长,不但不能起到有效的导课作用,反而淡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进入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利用实验、问题创设的情境,学生要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积极思考。同样,如果教师没有做好调控,就会使课堂“有形式,没内容;有问题,没发现,有讨论,没思考”,从而出现“形”聚“神”散的“热闹互动”的场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情境教学不等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教师本身。为了让情境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充当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
 1、要想上好课,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如对具体教材内容处理时,看看这样的处理是否能吸引住学生的学习;这样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我们的备课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特长,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要有层次性,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以“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为最后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上的研究应比其他教学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所以,在备课上一定要下足工夫,做到有效备课。
 2、把握好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动”的度。传统的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实,教师如果合理运用语言、表情、体态等信息,照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有声有色。正如一位充满激情的讲演者,他以抑扬顿挫的声音、幽默的语言、那怕是一个有力的手势也可以感染听众,从而引起共鸣。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带有盲目性。所以学生的自主性是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完成,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一节课里,教师需要自己讲解的还是要自己讲,需要学生动手做的还是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做。所以,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秉承传统优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我们所用,从而营造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有机补充,相互促进的课堂氛围成为我们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课堂后的“再设计”是教学“不断有效”的无穷动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前的教学设计也只是教学的素材之一,也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构思,随着课堂知识的发展、具体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的提高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实际上,真实的课堂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而且是师生的集体创作,是师生间生命的交融,是思维火花的的发源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双方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会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课堂空间。所以,教学的再设计才是真实课堂的写照,它不仅能会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促动,还能使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前瞻性”,也是教师积累写作火花的“暗流源”,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有日新月异之感。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化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一阶段
 [2] 王祖浩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3]《情境教学法》

    上一篇:[教学论文]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