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2013-07-05 01:01
导读:化学论文毕业论文,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前教育战线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前教育战线的热门话题。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而作为综合性高中,学生的素质比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这就更需要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和改革,探索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探究,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新动机、感受创新之苦与乐、重视实验创新等途径达到化学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性高中、探究

 在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挖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不是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了打开化学创新教学的局面,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了有益的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难题。接下来我就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归纳如下:ひ弧⒆变观念,创设情境,利用新教材,激发创新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那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呢?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样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将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从而得到铝的性质。这样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固定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新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教师提出有发展性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可向同学们质疑:Cl2、CO2与NaOH溶液、HCl与H2O、SO2与酸性KMnO4溶液能否形成喷泉?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然而,综合性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接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为能切实用好化学新教材,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情景,诱发探究动机 为创新做好准备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且还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如在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促使学生不断的去探究新知识。
 “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索,发现规律。例如,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好几组实验,让几名学生分别做各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氯气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苦与乐,无论探究的结果怎样,过程就已经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扑灭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感悟创新苦乐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的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在学习了酸雨的有关知识后,学生提出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也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想法和设计,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才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又如在讲乙烯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思考,用已学过的制氯气的方法是否可行?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⑴实验室制乙烯用什么试剂?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制得乙烯? ⑵实验室用制氯气的装置改为制乙烯气,有什么变动?为什么制乙烯气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⑶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反应液为何会变黑?⑷将产生的气体经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洗涤,除去什么杂质气?这些杂质气是如何产生的?⑸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两者原理有何不同?就这样让学生在独立研究探索中,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感受创新的欢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培养想象能力,学会联想
 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例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不过,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的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氮的化学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训练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会明白: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都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在学习烃的衍生物时,各类物质的性质容易搞错,如果以乙醇、乙醛、乙酸等为代表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溴水等反应的直观的对比实验,由学生亲手尝试探索,他们会发现各类物质自身的性质,就不容易记错。这和以往死记硬背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实验的探究创新教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实验题目,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热点,也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题目大多是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进行改进,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重要实验,教师应该认真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尝试;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然后进行改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例如,在进行"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教学时,在学生弄清楚了实验装置设计程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理解了控制反应条件,对比试验等实验方法后,我先让学生观看现成的装置图,再让学生思考:(1)该装置是否能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l2?(2)添加哪些仪器和试剂可收集到纯净而干燥的Cl2?(3)如何验证Cl2的漂白性?不一会有的提出"浓盐酸易挥发,气体中气有HCl气体和水蒸气。"有的认为:"排空气法收集Cl2容易混空气"。有的说:"难以确定收集满否"等等。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要求上台进行演示。第一次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后面学习SO2、NH3、CH4、CH2=CH2等气体的制法时,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验证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尽可的发挥,得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再进行讨论分析,选出最合理的。这样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就是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达到和实现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创新教学,是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恒课题。只有创新才能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莉艳.陈志琼 在化学教育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期刊] - 职教论坛 2004(4)
 2.李烨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 [期刊论文] - 职教论坛 2004(4)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总第 200 期, 202 期, 186 期
3.郑长龙; 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 [J];化学教育; 2004年12期
4.杨为民  化学创新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1年

    上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