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2案例分类
在案例教学时,要快捷、准确地从纷繁浩渺的化工案例中选出与教学培训内容相关联的案例,事先对收集、整理的案例进行合理的分类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用于基础教学的案例,可以按课程内容分类。如《化工原理》课程,可以将案例分为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大类,为使主题更加突出,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具体的化工操作单元和典型设备。用于培训的案例,可以按工厂类别进行分类,如合成氨、尿素、硝按等,同理,也可以根据案例主题细分到各单元工序或典型设备。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分类的案例集可以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3案例应用
3. 1应用的形式
案例的应用形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通常情况下,案例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应用于课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还原案例事件,以加深学员对案例事件的了解。
在案例应用过程中,一是要鼓励学员独立思考,让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分析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效果;二是要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要尽量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重视双向交流,在教师与学员的互动过程中,也促使教师更加深人地思考,根据学员的不同理解和发现补充新的内容。
3. 2应用的步骤
案例应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2.1案例引入
教师根据教学培训的内容,从案例集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发给学员。在该阶段只交给学员案例描述,同时可指定一些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员搜集、查询必要的信息。
3.2.2案例初步分析
学员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独立的、思考,提炼出案例主题,初步形成案例的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和正确的操作处理方法。
3.2.3分组讨论
根据学员的年龄、岗位、工作经历等因素,将学员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形小组统一的案例分析。分组时要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化,以增加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 2. 4集中讨论
各小组派出代表就本小组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解,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询问并作出解释,以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的理解程度。之后,教师可对自己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解,并与前面讨论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案例分析进行对比、讨论。
3. 2. 5教学
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过程和学员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并就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等,对原案例分析进行完善。
3. 3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将案例分析的应用简单化,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普通的举例教学。在案例分析的应用中,切忌将案例分析作为简单的教学举例,在课堂上讲授了之。举例是为了引出或阐明某一概念和原理,使学员更易理解和掌握;而案例分析是要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案例分析作为简单的教学举例,就会失去案例分析应用的意义。
二是将案例分析的应用扩大化,妨碍了其他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案例分析应用于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的教学形式。案例分析是基于学员已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加区别地在教学中应用,往往会使学员无所适从,课程结束后,留在学员头脑中的只是一盘散沙和零星的经验,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反而会妨碍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三是将案例分析的应用轻松化,使案例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师组织和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片面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轻松教学,或者因组织不力使教学过程过于混乱,则很容易造成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学员对案例分析敷衍了事的局面,发挥不出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四是将案例分析标准化,挫伤了学员探索和参与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应用于教学,重在案例分析的过程,即使是教师事前准备的案例分析,也并不一定就是标准的答案。因此,在案例分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员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提出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对无法定论的案例,要引导学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中获得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如果一味强调案例分析的结果,将教师的案例分析标准化,甚至在点评、总结时有失偏颇,就会挫伤学员探索和参与的积极性。
4结束语
案例分析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过程,是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必要补充,是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员创造潜能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多方法并用,根据教学内容各取所需,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