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马铃薯 脱毒 培养基质
论文摘要:根据位置及自然资源情况,通过试验,找出了适合当地脱毒微型薯无土栽培生产的培养基质。利用当地盛产的泥炭与1 mm粗沙子按重量2∶1或3∶1配制成培养基质,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块茎总数、单株块茎重和总产量都比用当地珍珠岩高,与从河北灵寿引进的蛭石效果相当,从而找到了一种廉价的基质,为降低脱毒微型薯生产,提高产量找出了一种新的培养基质。
利用蛭石和珍珠岩做基质,在温室条件下无土栽培生产脱毒小薯是一项成功的技术,在种薯的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陕北蛭石匮乏,当地生产的珍珠岩颗粒小、品质差,从外地调运价格昂贵,加大了脱毒小薯的生产成本,影响了脱毒小薯在该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我省榆林南部盛产泥炭,价格低廉且方便。该泥炭结构疏松,保水吸湿力强,有机质含量达66·8%,且分解程度高,在培养过程中无毒害物质产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脱毒苗生长提供营养。因此,我们对泥炭和沙子按不同比例混合做基质生产脱毒小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当地生产脱毒小薯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营养基质。
1 与方法
试验在培养间进行,选用60 cm×35 cm×4 cm的医用瓷盘作为育苗盘,脱毒苗扦插时间3月18日,脱毒薯收获时间为5月27日,历时70 d。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安薯56、青薯168和黄引1号脱毒苗,均为晚熟品种。
1·2 试验前处理
将大块泥炭粉碎过4~5 mm筛,高温灭菌;沙粒径约1 mm,经过淘洗、晒干。泥炭与沙子均匀混合,混合比例以体积计。手术刀片、育苗盘也要经过灭菌。
1·3 试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试验设5个处理:①泥炭与沙子为1∶1;②泥炭与沙子为2∶1;③泥炭与沙子为3∶1;④蛭石(河北灵寿产);⑤珍珠岩(当地产)。每个处理面积为60 cm×35 cm,重复3次。脱毒苗扦插密度为3 cm×5 cm,基质厚度为4 cm。待母株在试管中长至10 cm左右取出,用手术刀片切成带2~3片叶子的茎段进行扦插,扦插前将茎段在100 mg/L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0 min以促进生根,扦插深度为1·5 cm,扦插完成后做覆膜小拱棚保湿,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遮阴网遮阴,7 d后逐渐去掉地膜小拱棚和遮阴网。试验期间,根据扦插苗生长需要及时浇水和施肥,施肥所用营养液配方:①大量元素(100倍母液)。将磷酸二氢钾100 g、硫酸钾50 g、尿素30 g、硫酸镁50 g溶于水中,使用时每升营养液取此母液10 mL。②微量元素(200倍母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56 g、硫酸亚铁5·56 g、硫酸铜0·01 g、硫酸锌0·44 g、硫酸锰0·40 g、硼酸钠0·90 g溶于1 L水中,使用时每升营养液取此母液5 mL。3种试验材料试验方法及方法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各处理的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总块茎数和总产量(3盘总重)的高低来评价处理培养基质的优劣,在处理数据时,取3次重复平均值。处理结果见表1、2、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