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评述东亚未来发展模式(2)
2013-05-23 01:29
导读:首先,过分依赖银行信贷,弊端之一是会增大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弊端之二是随着服务部门的发展与创新企业的涌现,它们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 成长 。
首先,过分依赖银行信贷,弊端之一是会增大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弊端之二是随着服务部门的发展与创新企业的涌现,它们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
成长。然而,作为企业主要供血者——银行的资产为不良贷款所侵蚀。没有管理者的
激励,银行不愿冒险向新兴企业提供贷款,而倾向于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支持那些正在苦苦挣扎、但是银行认为前景可观的借款人。如日本由于大部分银行贷款都提供给现有企业,使得其中一些早已丧失盈利能力的企业仍然滞留在市场中,而更有前途的企业却因缺乏资金支持而不得不放慢进入市场的步伐。
其次,东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独立性。20世纪70-80年代,东亚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指挥银行信贷、任命高级银行经理(经常是从退休公务员中挑选),严重破坏了银行的自主性。在政府的庇护下,银行不用担心竞争的压力,也疏于采取有效的信贷评估、信用评定与信息管理,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代理人的作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印尼、韩国、泰国政府将破产银行重新收归国有,银行的独立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同时,企业与银行之间交叉控股的现象使银行在做贷款决定时,难免会受到影响。
第三,国内银行业改革与开放资本项目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已经证明,一个经济体如果银行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管理有效、法规健全,即使它的资本市场实现全球一体化,受冲击影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比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虽然经历了严重的困难,但是并没有出现韩国和泰国那样极端混乱的局面。
因此,对东亚各国政府而言,银行重组是它们短期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它决定了该地区金融自由化的速度与进程,同时,将对会计制度、法律体系、公司治理等其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改革方向必须明确。1、提
高中央银行与管理机构的独立地位,加强金融监管。日本和韩国已经率先采取措施,其他国家如印尼也开始效仿。但金融监管的加强必然会引致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总体经济环境的变化、选举周期也会对决策者产生一定影响。
2、重组银行资本。为处理大笔不良贷款,东亚国家效仿墨西哥和美国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有的国家利用政府财政收入与国债收人为银行注资,这样做眼前和长期面临的财政压力巨大;有的将银行出售给有实力的投资者;有的则鼓励中型银行合并,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3、建立谨慎制度并保证其执行。包括根据风险调整资本适当比例的方针、审计原则和信息披露原则,提高会计工作的透明度,给少数股东和股东利益团体以发言权,消灭交叉持股的现象以及政府对银行体系的种种限制,董事人选多元化,增加外部董事的人数等。
4、增强银行实力,开拓金融服务。鼓励合并,关闭不合格银行,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开拓保险、经纪、租赁、信用卡、投资及其他服务领域。
三、发展服务业是长期目标
20世纪最后30余年可以称得上是东亚制造业的鼎盛时期。进入21世纪后,最初的数十年内,虽然制造业在东亚某些中、低收入国家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但对中、高收入经济体来说,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领域很可能成为鼓励创新、扩大就业、发展经济、促进出口的主要部门。
这一趋势在中国香港已经得到充分体现。1998年,香港制造业占其GDP的比重从1985年的近30%下降到8%,而服务业比重上升了90%多。日本和新加坡也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早在危机爆发之前,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等新兴市场对美国的出口价格已经滑落,这表明以制造业为主的模式已逐渐丧失竞争潜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然而,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1)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资源调配。风险资本的存在对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推动新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使现有企业能够将新产品与新工序投入商业运行。随着资本流动日趋自由,金融贸易显著增长,这反过来又激励供应商不断提供新的增值服务。(2)外购服务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企业发现外购原先由自己提供的服务具有许多优点。它能够使企业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从而提高效率。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外购服务变得更加方便,企业可以从世界上价格最低的地方购买到自己所需的服务,如研究、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等。(3)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并支持其他服务领域,如金融、广告、营销进行创新。对许多制造商而言,大量新服务有利于降低成本,使它们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服务出口——包括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5。1990-1998年间,全球商品出口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服务出口的增长率达到8%。截至2001年为止,国际服务贸易额已高达1.4万亿美元。
就东亚各国而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1/4至1/3之间。可以说,东亚未来的增长相当一部分将来自服务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服务业在东亚各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就发展水平而言,与工业国家相差较大(见表2)。
表2 各经济体服务贸易占总出口的份额(1987年、1997年)
单位:%
经济体 1987年 1997年
中国香港 22 58
菲律宾 6 37
新加坡 6 30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泰国 4 22
韩国 3 16
马来西亚 2 16
日本 4 14
印尼 2 11
美国 9 25
意大利 8 23
英国 10 23
法国 11 22
德国 4 13
资料来源:Hardin和Holmes(1997年)。
即使是日、韩这样较发达的经济体,其建筑业与零售业的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0-60%。如果能缩小这一差距,无疑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深与
世界经济的融合,这些都是令服务部门焕发活力的关键所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政府的保护,东亚的银行及其他服务供应商一直没有参与外部竞争,国内竞争的压力也非常小。因此,一旦面临外国竞争的威胁,反对的声音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