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世界银行评述东亚未来发展模式

2013-05-23 01:29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世界银行评述东亚未来发展模式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经历金融危

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对东亚许多中、高收入经济体而言,以资源密集为特征的工业化初始阶段已逐渐走向尾声。一味扩大投资非但不是良策,反而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世界银行认为,东亚未来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序创新、服务创新和交易创新)将成为生产力与出口竞争力提高的主要来源。
  创新的重要性表现在:(1)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大部分工业国及新兴市场国家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即专利授予的速度显著加快,尤其在电子、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2)大量商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大幅度缩短。为了生存,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推出更新、更好的产品。(3)计算机应用掀起新高潮,通讯技术广泛传播,互联网被用于商业目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中不少新应用技术使人们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4)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改变了自然科学、金融等领域知识共享的方式,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有利于金融工具的创新,各种新服务业相继诞生,开始改变人们的商业惯例。(5)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建立的生产网络实现了装配的专业化及规模效应、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和物流的进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美国经济便是一个典范。周期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美国的生产率仍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接近60年代战后黄金期的水平。这与其不断增加研发开支、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投资、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为美国带来成功的这些因素已经开始影响到东亚。
  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地区相比,东亚优势明显。除储蓄率高、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工业信誉良好、制造技能熟练之外,东亚国家和地区还具有:(1)较高的研发能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认识到,技术最终将取代要素积累成为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优先发展技术十分重要。目前,这些国家的研发支出虽具相当规模,但仍在增加。如日、韩两国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3%,达到经合组织领先水平,其中绝大部分研发资金由企业提供。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发费用不断增加,199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5%(见表1)。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表1 各经济体研发支出情况(1997年)
经济体  占GDP的百分比  经济体   占GDP的百分比
瑞典    3.85      丹麦      2.03
日本    2.92      中国台湾    1.92
韩国    2.89      英国      1.87
芬兰    2.78      澳大利亚*   1.68
瑞士*   2.74     挪威      1.68
美国    2.60      加拿大     1.60
德国    2.31      新加坡     1.52
以色列   2.30     意大利     1.08
法国    2.23      俄联邦     0.95
荷兰*   2.09     中国      0.65
  注:*表示是1996年数。
  资料来源: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2年)。
  研发资金的增加使得技术并购、技能投资、各种研究设备、机构都有明显改善,知识深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加强。(2)大量熟练工人与专业工人。在这方面,东亚地区各国与工业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每年这类工人的增加数量比其他地区高得多。有鉴于此,东亚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能比其竞争对手应对得更好。(3)较高的人均电脑持有量。无论在互联网访问、人均电话线,还是无线设备的使用等指标上,东亚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4)高科技聚集区。除巴西圣保罗、墨西哥边境、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少数地区外,其他工业化国家在高科技聚集方面很难与中、韩、马等东亚经济体相比(尽管后者在大部分情况下与经合组织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聚集相差甚远)。它们成功地建立了各种聚集区,来吸收大学(如中国大陆与台湾)、跨国公司(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和新加坡)、国有企业(中国和韩国)和运输中心(新加坡)所创造的溢出效应,并通过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动以及生产网络和美、欧等地的产业聚集联系在一起。(5)与发达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旅居工业国家的专业人才更多,掌握的财富更大,参与高科技领域的程度更深,从而在东亚与工业国家之间建立起更为广阔、持久的联系。(6)资本化程度较高。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张,东亚的产业聚集与创新活动的商业化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从绝对数还是占GDP的比例看,东亚某些股票市场的资本化远比其他发展中地区高。(7)公司运行娴熟。日本以外的许多公司已从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变为羽翼丰满的跨国公司,如韩国的三星和现代,中国的海尔、华为等品牌也在迅速追赶。通过与西方企业建立生产、转包、技术和研究联盟,东亚公司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并谋求最终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经历那场金融危机之后,对上述诸多优势能否足以支持东亚在新世纪保持发展势头,人们很难做出结论。事实上,对工业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无蹊径。但是,有两个发现值得关注:第一,创新有赖于私人部门与政府的共同努力;第二,创新不能自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某些制造部门仍然保持相当强的创新能力(虽然与80年代相比有所放缓),但并未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得到体现。为此,推动创新可归纳为8种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1)研发资本的建立;(2)商业环境,包括企业进入市场的容易程度、竞争水平和知识产权的保护;(3)教育系统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方面的成效;(4)企业、院校和公、私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5)企业与产业聚集中的经济体的相互作用;(6)企业通过独立研发、许可协议、外国直接投资、生产网络中关键买方的协助、新设备采购以及设备或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开发、吸收技术的能力;(7)使用国际化专业人才与精英的情况; (8)生产网络、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发展状况。

    二、银行业重组是当务之急

  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源于金融业。而后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一地区银行部门与金融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也是日、韩、泰等国经济持续脆弱的—个主要原因。
  (一)银行重组是短期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竞争激烈、法规健全的金融部门是决定分配效率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东亚国家由于缺乏可比较的金融市场,银行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1997年,韩国的公司借款几乎一半出自银行。1992-1996年,泰国3/4的公司借款也是由银行提供的。只有一个例外,那便是中国台湾。由于其股票市场与风险资本市场相对发达,银行贷款在台湾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尚不足1/4。

上一篇: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