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2)

2013-06-01 01:32
导读:模型的长期均衡主要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ECM_GDP项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ECM_GDP的系数 -1-0.7336030,满足误差修正项前面系数的取

  模型的长期均衡主要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ECM_GDP项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ECM_GDP的系数 -1<-0.733603<0,满足误差修正项前面系数的取值范围及符号。从系数估计值(-0.733603)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与煤炭消费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并且在建立模型时,通过多次估计和检验,发现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误差修正项对煤炭消费量有显著的长期均衡误差控制,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的误差修正项没有显著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得出煤炭消费量的实际观测值、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值以及参差项的显示图,见图2。
  
  误差修正模型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阶差分项的使用消除了变量可能存在的趋势因素,从而避免了虚假回归问题;一阶差分项的使用也消除了模型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误差修正项的引入也保证了变量水平值的信息没有被忽略;由于误差修正向本身的平稳性,使得该模型可以用经典回归方法进行估计,尤其是模型中差分项可以使用通常的t检验与F检验进行选取。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性检验是指:在序列Xt和Yt消除了趋势之后,如果利用过去的Xt和Yt的值一起对Yt进行预测,比单用Yt的过去值预测的效果更好的话,序列Xt和Yt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称为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消费量与三次产业产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单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二次产业否定原假设的概率是94%,略低于其他几个指标,说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能源利用上正在朝着集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与以上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结论及预测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采用分不同产业的误差修正模型来预测煤炭消费量能够充分反映出国内产业结构变动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而煤炭消费量的变化仍然体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结果。第二产业中的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四大行业的增长速度变化对煤炭需求量变化影响很大,煤炭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四大行业的周期变化。2005年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全年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产品产量增势不减,生产量累计同比均保持着 10% 左右的高速增长率。四大行业2005年煤炭需求量达到19.5亿吨,预计2006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在22.5亿吨左右,煤炭供给量约在22亿吨左右,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第二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及能源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将有力地缓解我国煤炭供需矛盾,实现煤炭供需新的平衡。
  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煤炭生产增长12.8%,在经济加速增长的情况下,煤炭供应比较宽松,库存继续增加。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重点企业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改造降低单位能耗。但是,我们注意到: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长快速,超过了国家GDP的增长速度,暴露出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 释:
  ①2005年煤炭生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2005年煤炭消费量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超群,储慧斌,李 科.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10).
  [2]张政伟,吕子安,张 英.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0(1).
  [3]张丽峰.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J].经济经纬,2005(6).
  [4]郭云涛,中国煤炭中长期供需分析与预测[J].中国煤炭,2004(10).

上一篇:论当代中国的新工业化思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