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80年代后期是日本民族繁荣昌盛时期,股市高涨,日元坚挺,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大和民族创造的“经济奇迹”引起世界瞩目。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却一片萧条,经济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害得战争英雄乔治·布什不得不走出白宫,彻底放弃8年总统梦。几位好事的日本人还买下美国精神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一时间,“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将要取代美国占据第一”的舆论盛行全球。
然而十年过去了,即20世纪90年代,这两年经济巨人却走过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日本经受了10余年经济萧条的煎熬,陷入深深危机之中,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给日本以致命的一击,经济一蹶不振,目前,东南亚各国经济已开始复苏,而日本经济仍在谷底徘徊:内需严重不足,财政赤字却不断增长,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高达 600万亿日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3%。与日本经济截然不同,至今年6月份,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11个月,创下了美国战后最长繁荣时期的新记录。20世纪90年代,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3.5%左右,而通货膨胀率却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可以说当前美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低的失业率水平,1999年失业率降至4.2%,以至于当前部分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能再降低了,否则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就会消失。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曾是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顽症,1993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还高达2904亿美元,而1999年财政盈余达1230亿美元。美国个人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1999 年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5000美元这个令人吃惊的水平。按1996年美元价格计算,去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8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8%。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美国则是最大的债务国。然而借债最多的美国人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兴高采烈,而最大的债主日本人却过得窝窝囊囊,垂头丧气,其中原因发人深省,国人应当深思。
信息革命抢占先机
90年代初,美国正式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把信息技术革命推向高潮,为实施这一计划,美国调整了固定资本投资结构,增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的投资。1990年美国在这一领域投资首次超过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美国开始迈向信息社会。1996年美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高达2060亿美元,是其他产业投资的1.6倍,占美国固定资产投资的35.7%,相当于世界同类投资的40%。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发布的统计表明,信息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合理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十分明显,目前,信息产业虽占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8%。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35%。
美国的信息产业不但自身脱颖而出,而且也已深深渗透到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产业中,使传统产业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辅助制造、集成制造以及网络化建设,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1994年已降至世界最低水平,比日本和欧洲低40%。1990年美国公司推出一项新新产品需要35.5个月,而采用了信息技术,到1995年只需23个月。再如汽车工业,1990年,美国一辆汽车从概念设计到投产需要6年时间,而1994年只需2年。1995年美国新汽车的销售量从1994年的1420万辆增加到1540万辆,增长率为8.5%,创下了1988年以来汽车业最好年景,从而一举从日本夺回“汽车王国”的桂冠。
而日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认识及其政策导向远不如美国灵敏,19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声称要在东京建成“世界都市”,尔后又制定了“休养地法”以适应“国民余暇需求的迅速增强”,结果唤起了在东京大造办公楼、在地方大建休养地的热潮,使大量游资被吸引到购买土地、大搞房产上,而对信息产业投入却严重不足。而且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关于研究开发资源的配置都是平均分配,不象美国那样,重点突出。政府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美欧国家为22-44%,日本仅为3%;信息化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欧美国占总数的13-23%,日本仅占4%;在信息化科技技术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美国硕士毕业人数比日本多2.2倍,博士毕业人数比日本多5.2%。信息化学术论文占总数的比例,美国为36%,日本为9%;专利数量方面,美国为日本的2.9倍。特别是1997年以来,日本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仅占企业投资总额的20%;而同期美国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高达34%。日本经国联副会长关本认为,日本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比美国落后10年以上。
据统计表明,在7项信息化技术领域里,日本除了在组件、知识适应系统和传感器三个领域基本与美国处于同等水平,但在其它四个关键领域:通信、计算机系统、信息管理和软件技术等,美国占据着绝对优势。日本在信息化领域的落后最明显地表现在方兴未艾的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据统计,1999年底,日本人上网人数为1830万,而美国1999年5月份人数就达到9400万。日本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与美国相差甚远,1998年企业间交易额为8.62亿日元,电子商务率仅为1.5%,企业与消费之间的交易额更少,1999年仅有3360亿日元。目前,日本虽然也掀起了“信息化革命”,但据专家预计,日本信息技术至少在数十年内只能“望见美国的项背”。
全球化下两重天
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市场,又是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最大供应国。从1984年到1996年,美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7.7%升到23.7%,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1996年,美国商品出口额为62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9%,美国外贸逆差1876亿美元,盈余734亿美元,抵消了美国商外贸逆差的约40%。经济全球化,使美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94年的17%提高到1999年的25%左右。克林顿执政以来,不仅力促国会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条约,还努力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有力地扩大了美国商品出口。自198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33%来自出口总额。美国还制定了一项扩大出口的计划,明确在21世纪初将美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增加到1万亿美元,美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从1994年的19%提高到2010年的38%。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目前最富出口活力的是信息产业,其计算机软件及其服务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已超过75%,在全世界3000多亿美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中,美国拥有 1/3左右,成为缓解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