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海洋资源卫星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专家计算, 应用海洋资源卫星对台风和灾害海况监测预报将使中国每年减少损失22.5亿元。在实现对海洋油气开发与矿藏资源开发的海洋预报中,每年得益1亿~1.6亿元;在指导海洋捕渔业和养殖业生产中,可使渔业成本下降,捕鱼量增加,每年得益14亿~18亿元;在指导中国1000艘远洋船选择最佳航线方面,年得益 1.4亿元。总之,海洋资源卫星与卫星海洋观测事业的发展,净增经济效益40亿元,其投入与产出之比惟1∶14。此外,应用海洋资源卫星绘制的“南沙群岛海域北部影像海图”,结束了我国一直依赖于1984年美国版海图的局面,并纠正了美国版海图的错误,为南沙资源的开发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1991年,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造成耕地破坏、农作物减产。水利部利用560张卫星遥感资料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分析, 编制了1∶500000解译图,按成因、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分类,分别量算了面积,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服务。1993年,又先后对山西三江河流域、延安地区、永定河上游等土壤侵蚀进行了调查,编制了1∶500000的土壤侵蚀图。并且,利用卫星和航拍技术相结合,调查了黑龙江13个规划水库、41个比较水位和5个设计洪水位下的淹没损失,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沿江森林、沼泽等恶劣地域和中苏双方境内的调查,为中央决策机构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对黄河入海口地区进行了动态监测,调查了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选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缩短了周期,仅此一项就比常规调查节省经费50万元。“九五”期间,还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有效灌溉面积进行调查。
4.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监测和估产
据1995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建立了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和处理系统,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开展了应用气象卫星的作物遥感监测及估产研究。我国北方气象卫星监测冬小麦长势和估产的工作已进行了10年之久,根据卫星遥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提供了宏观、准确的多种信息服务,并提前1~3个月作出产量和长势预测,其精确度达95%以上。仅北方冬小麦遥感监测与估产一项,年增收可达4亿元。
5.卫星通信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地震预报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利用航天遥感技术进行短临地震预报,不仅可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而且也为地震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为人类最终解决地震这个世界性难题做出了贡献。目前,全国已建立400个各类地震前兆观测点。1991年3月26日,山西大同发生5.8级地震,山西遥感所通过气象卫星监测到了地震前兆:地表面升温异常。此外,大型卫星通信站还是震后首先与外界恢复通信联络和数据传送的通信手段。
6.遥感技术在铁路勘测和国土普查中的应用
我国铁道部利用遥感图像对京九铁路进行了铁路勘测设计,并就黄淮洪泛对京九铁路的威胁进行预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国土普查中,利用遥感拍摄的照片,对黄河入口、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进行了开发规划。并在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中,清楚地发现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真实变化,为基本农田保护和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介绍,过去用航测,需数百架飞机,年耗资2000多万元。利用卫星照片,一年可节省近2000万元,若每年普查一次,10年就节省2亿元。在评估城市建设规划方面,1988年国家地震局利用国土普查卫星照片,确认河北廊房地区地震烈度由原来的9级降为8级,从而使该地区能够引进项目349项,计划总投资153亿元,建成项目83项,创产值8.7亿元,建设面积1500万平方米,节约基建投资7200万元。
7.在地质普查测绘和森林植被调查中的应用
“八五”期间,我国在新增的30万平方公里1∶200000平面图的地质调查中均广泛采用了卫星遥感方法。截止1997年底,全国已完成1121幅1∶200000平面图区域的地质调查,基本实现了对应测地区的全面覆盖,其测绘周期短,收效快。在主要成矿远景区带的矿产勘查中,全国已完成近150万平方公里3705幅1∶50000平面图区域的地质调查,还进行了新疆区域的地质调查。首钢和长春地质学院合作, 在北京地区找到了7个成矿区,经实地勘测,完全确实。据有关部门统计,已开发的怀柔等铁矿场创造了1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利用卫星拍摄的藏北高原照片,查出当前急需的铬矿,现已建成大矿区,年产铬矿石34万吨。在森林植被方面,利用遥感资料进行了森林植被调查和蓄积量测量,编制了1∶200000森林植被分布图,为林业规划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使用多幅卫星遥感图像,监测了不同类型土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的发展趋势,为防治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在时间和资金上均比常规调查节省1/3。
8.煤层勘测和考古研究
煤炭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了鄂尔多斯地区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锡林浩特胜利煤田矿区供水水文地质普查、酸雨调查和煤层自然监测。对我国“三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空间遥感考古工作发展很快,已进行了长江下游空间遥感考古、丝绸之路古遗址分布与古地理演变研究、古城遥感研究和古水利遗址遥感研究等。
综上所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作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