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网络通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提出了“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的口号,指出了信息远程共享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且勾画出信息社会的蓝图。到80年代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大大加快,掀起了新的热潮,并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才使西方的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远程共享的可能性逐步变成了现实。全社会的信息化也就成为了当时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由于全球信息化需要高技术和高投入,这一进程很自然地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欧盟诸国和日本。
美国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和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已如前述。在欧洲,1993年12月,欧洲委员会发表题为“发展、竞争、就业——迈向21世纪的挑战和道路”白皮书,指出了实现信息社会的重要性。这一有关欧洲未来命运的政见的要点包括泛欧网络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更充分地利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实现欧洲信息社会要做的各种协调工作。为此,1994年2月,成立了以欧洲委员会委员Baigemann为首的任务小组,它由来自信息用户和产品及服务提供者等高级专家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考察实现与美国相匹敌的欧洲信息基础设施所面临的问题,其目标是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提出方案,包括特定应用领域,保证欧洲在全球信息社会以及市场占有恰当的地位。根据这一专家小组的考察结论与建议,欧盟于1994年7月发表了“欧洲通向信息社会之路:行动计划”的考察报告,强调了四个方面:必要的调控和法律框架;网络、基本服务、应用和内容;社会和文化方面;以及促进信息社会的实现。接着,提出了第四届框架计划,为今后五年提供123亿欧元货币单位的资助。日本在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方面比美国慢,但与欧洲相比,在通信方面日本实际上处于先进地位。1993年,在日本通产省的指导下,工业结构促进会属下的信息产业分会提出了关于改进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报告。一年以后,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宣布,要在2015年以前,在全日本完成光道纤维电缆的铺设,其费用投入高达4000亿美元。日本电子工业协会(EIAJ)预期,和信息社会有关的新业务的产值规模在2000年将达到和电子设备或汽车工业并驾齐驱的地位,即可能高达5270亿美元〔40〕。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些特征也逐渐显露。这就是:1.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到1996年,美国已有约37%的家庭拥有计算机,进入计算机网络的家庭已达500万户左右。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简单易用和价格的下降,计算机很快地在更多的家庭得到了普及,计算机网络也从发达国家迅速扩大到世界各地。到1996年,全世界已经有约6000万人“上网”,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互联网的“人口”也以每月15%左右的速度增长,当时预计到20世纪末将增加到2亿人〔38〕。只不过当时使用计算机进入互联网络的主要用户不是家庭,而首先是企业、银行、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交通运输、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门和政府机关。2.信息产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迅速扩大,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统计表明,在当时,美国高科技产业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至50%。相比之下,长期以来作为美国支柱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业分别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和4%〔41〕。这些高科技产业,包括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产业,组成了一个高科技产业群,在经济中取代了传统工业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3.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中的就业结构向来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西方国家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农业劳动者不断减少,工业(主要是制造业)劳动者有所增长,但增加得不太多。但在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期中,无论是农业劳动者还是工业劳动者都日益趋于减少的态势,相反,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就业者人数大增,三大产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近30多年来,农业劳动者人数从6%下降到了2%,工业劳动者人数从33%下降到了17%,而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从61%上升到了81%。如果从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人数的比例变化来看,则两者的消长更加明显。美国近十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新的就业者中,90%是“知识型工人”〔41〕。这些新的知识工人与过去的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不同,他们掌握高新技术,使用电脑,从事信息的生产、传播、分析、整理和运用。他们是新型的脑力劳动者。4.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信息社会既然要求劳动者有新的科学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并且善于分析,有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以便培养出大量合格的新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大变革的要求。因此,各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在传统的教育已经比较发达的情况下,还进一步以巨额资金投入教育。目前,这些国家用于教育的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1%,而美国更高达7%;各国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率平均为12%,其中美国为14.2%〔41〕。5.企业制度的新变化。西方国家虽然早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制度仍然在不断地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式挑战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国营企业的民营化、公司的兼并、高新企业的不断产生、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等方面。6.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讯网络的广泛建立和计算机普及,以及市场竞争的激化,都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7.经济的高度集约化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化经济,由于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劳动者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其集约化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其集约化程度,在50年代,这个比率为50%,而在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中,其比率已高达70~80%〔41〕。8.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信息经济必然是全球化的经济。其一是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广泛建立,为全球经济交往提供了新的异常便捷的手段;其二是信息经济是更开放的市场经济,它必定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整体。这些都为网络通讯的现代化进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