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制度成因及均等化(3)

2013-08-26 01:06
导读:宁波市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路径 (一)尽快树立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执政理念 树立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执政理论与党中央的政策相符。推进城

  
  宁波市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路径
  
  (一)尽快树立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执政理念
  树立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执政理论与党中央的政策相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符合和谐建设的需求、符合新建设的需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在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宁波市把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用加强制度建设来确保政府工作重点投入到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上来。重点是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制度;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制度;坚持和完善监督和监督制度;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适合国情的公共预算制度;科学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制度;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公共服务制度的创新还必须与企业制度、制度、体制以及财政等其它制度的创新相联系,逐步形成系统、相配套的现代公共服务制度。
  (二)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宁波市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全社会关心、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扭转趋势正在加速形成,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如何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表率,关键在于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建设层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强化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公共服务行政问责,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估,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年度评价工作。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情况,每年进行督查评估,并分别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省政府一类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首先,宁波市应建立以公共事业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使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将过去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增强乡镇财政能力。其次,要深化宁波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撑体系,逐步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最后,合理调整和改善宁波市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加大在教育、卫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宁波市需要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机制,特别在当前,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重点向落后地区、农村基层倾斜,提高落后地区、农村基层政府财力,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鉴于宁波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单纯依靠纵向转移支付很难缩小不同地区的财力差距。需要结合宁波市新阶段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较为合理的市域各区域的利益补偿机制。
  (四)健全市县两级政府分工负责机制
  首先,依据公共产品公益性涉及的范围,明确划分政府的事权。受益范围辐射整个市域的公共产品,由市级政府统一提供;受益范围主要是局部的公共产品,由相应层级的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利益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则由市级政府和各个受益的县级政府共同提供。在此基础上,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调整市县两级政府之间的财权分配格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五)创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宁波市应当遵循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规律,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度竞争、监管有力”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逐步消除行政垄断和垄断,破除现行非营利机构管理的双轨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产品城乡二元供给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向农村和城市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己供给、城市公共产品则由政府负担的不合理现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宁波市应加快健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提供纯公益性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法人可实行全额的财政补贴,对准公益性的非营利法人可实行部分的财政补贴。同时,着力构建和谐互动的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局面,推行公开采购制度,以市场机制为杠杆,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等组织参与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实现促进社会组织壮大与提升预算资源使用效率的“双赢”目标。

上一篇:探析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