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广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对策(3)

2013-08-31 01:09
导读:三、加快广西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1.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提高广西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必须拓展农业产业链。结合广西实


  三、加快广西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1.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提高广西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必须拓展农业产业链。结合广西实际,应抓好三方面的农业生产:
  1.1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一是特色种植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糖料蔗、水果、蔬菜等原有农业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优质粮食产业及桑蚕、食用菌、烟叶、材、香料、花卉等作物产业,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种植业结构。二是生态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生猪、家禽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重点培育壮大以草食动物、牛奶业、优势水产品为代表的水产畜牧业。三是特色林产业。立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林产业,培育和营造一批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等基地,建设一批林下产品基地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定向培育稳定的林产业原料供应基地。四是生物质能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以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质加工产业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集团为主体。大力发展以非粮能源作物、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重点推进能源作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把广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非粮生物质原料基地。
  1.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初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目前农产品加工率为18%,远低于全国的30%,与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率更是差距巨大。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看,广西为50%,全国为80%。从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看,广西仅为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5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果蔬、蔗糖、畜禽、水产、烟草、粮食和山茶油、林产、现代中药、香料等10类农产品加工业.建立以食品工业、林产工业以及现代中药加工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大型骨干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是引领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差距的加速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化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真正为农民提供服务,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2.加强农业科技支撑,逐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重点包括:一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快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优质特色畜禽、水产品中培育和生产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肥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二是加强校地合作,发挥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三是抓好农业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深入推进“千万农民大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好农业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和能力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3.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3.1突出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沿江市(县)防洪工程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和标准农田建设。
  3.2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全面推进世行综合贷款综合发展项目,启动实施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程和世行贷款广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3.3加强农村设施建设。继续把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用品建设。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加快发展适合广西土壤结构和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专用肥.加大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发功能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作业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和农用动力机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加快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形式,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增加农村集体积累。要从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切实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推进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加大公共支持“三农”的发展力度。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经营,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
  5.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实施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理念,提高低碳农业的技术含量;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高效种养生态循环、节水节肥节药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新能源,积极推广沼气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建立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耦合体系,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湿地功能,改善人居,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推进农产品的无公害和绿色化进程,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污染;加强山区生态建设保护,实现山林资源的恢复与增值,通过水、地、林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资源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一篇:简析城市化进程中体现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