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析家庭

2013-08-29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析家庭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趋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临渚多挑战,而养老尚难以单独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的实际情况,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性选择应当是走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养老保险

  家庭养老历来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寻求一种新的养老途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当前我国农村实际,其理性选择应当是走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相结合之路。

  1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困难与挑战

  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任务的绝大部分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然而,目前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1.1家庭赡养功能下降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越来越小。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对老年夫妻由三、四个儿女供养着,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家庭结构将变为“421”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结构如果单纯依靠家庭养老,那将使年轻人不堪重负。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势日趋明显,据,1990年我庭平均规模为4.18人/户,1998年减少到3.63人/户,2000年则为3.44人/户,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养老供给资源减少,供给程度降低。其次,城市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土地保障产生消极影响。伴随着化和城市化,农村人口跨地区或城乡迁移的速度和规模不断上涨,而且迁移者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生活上的长期分离使得父母与子父间的感情纽带逐渐变得松驰,由此带来子女孝道的下降,最终引致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陷入困境。最后,受商品、货币以及价值规律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意再单纯依附年轻人来养自己的老。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

  1.2土地保障难以承担养老功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虽然土地是农民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但受土地制度、土地收入及土地数量的限制,仅依靠土地难以实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根据土地政策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户只拥有使用权,无权对土地进行自由转让,因而农民从土地得到的收益主要是土地收成。然而,从当前农村实际来看,受产量及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人均土地收入增长缓慢,无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1090.67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1284.74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另外,从比较利益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提价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在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组织结构之下,农产品增加的势头却一直比较强劲,由此导致主要农产品的成本纯收益率越来越低。以2000年为例,粮食、棉花、户养生猪的成本纯收益率分别为19.48%、50.63和7.51%。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夹击下,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已经严重退化,甚至基本消失,转变为单纯的保障手段,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到承包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对土地进行粗放经营,甚至将土地撂荒。再者,由于自然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工业、业等其他非农用地对农地的不断侵袭和挤压,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日益减少。有限土地中的有限产出,除去开支,难以有足够剩余用以养老。

  1.3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赡养与土地保障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将二者作为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期目标是不适宜的。首先,过分强调家庭赡养功能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由于当前绝大多数农要依靠家庭赡养,农村青年仍然有多要孩子的倾向,“养儿防老”的生育观仍有市场,若长期以家庭赡养为主体,农村人口必将在“高出生一低收入一高出生”这一怪圈中继续下去,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压力。同时.过分强调家庭赡养功能还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劳动者只有能够充分自由的出售自己的劳务才能完全实现其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外无稳定的生活保障,家中老人又无人赡养,不得不最终回家务农;对企业而言,不仅损失了熟练工人,而且要训练生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品的成本,从而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其次,过分强调土地保障功能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目标的实现。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分化程度的提高,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土地连片开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关于小康社会体育社会化特征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