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对中国香港地区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一:关于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 W. Philips)通过整理英国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用曲线形式描述,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因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延伸为表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低水平的失业率,伴随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着高水平的失业率。同时西方经济学家们也将这种替代关系作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操作依据:当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当失业率太高时,采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扩张政策,以达到避免经济过分波动的目的。
在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向下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且对应于最低可持续失业水平(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是不存在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还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这种补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和供给冲击。这种增加要归因于OPEC ——因为国际石油主要受OPEC所垄断,他们缩减产量,控制石油价格虽然不全为经济目的。在20 世纪70 年代,OPEC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描述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经济呈“低失业率高增长”的态势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会“乖乖”的依着我们的愿望而发展。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和失业总是政府很难对付的对象。下面分别对这两大重要因素做简要论述: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CPI 通货膨胀率Y(π) 失业率X
(U) 1/x(1/U)
1981年 30
1982年 33.3 +10.9 3.6 0.277778
1983年 36.6 +10.0 4.5 0.222222
1984年 39.8 +8.6 3.9 0.25641
1985年 41.2 +3.5 3.2 0.3125
1986年 42.6 +3.8 2.8 0.357143
1987年 45.1 +5.7 1.7 0.588235
1988年 48.6 +7.8 1.4 0.714286
1989年 53.6 +10.3 1.1 0.909091
1990年 59.0 +10.2 1.3 0.769231
1991年 65.7 +11.6 1.8 0.555556
1992年 72.0 +9.6 2.0 0.5
1993年 78.3 +8.8 2.0 0.5
1994年 85.2 +8.8 1.9 0.526316
1995年 92.9 +9.1 3.2 0.3125
1996年 98.8 +6.3 2.8 0.357143
1997年 104.5 +5.8 2.2 0.454545
1998年 107.5 +2.8 4.7 0.212766
1999年 103.2 -4.0 6.2 0.16129
2000年 99.4 -3.8 4.9 0.204082
2001年 97.8 -1.6 5.1 0.196078
2002年 94.8 -3.0 7.3 0.136986
2003年 92.4 -2.6 7.9 0.126582
(这里我们利用比较容易查到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计算出通货膨胀率。)
对通货膨胀率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ADF Test Statistic -1.103634 1% Critical Value* -3.8067
5% Critical Value -3.0199
10% Critical Value -2.6502
得:通货膨胀率不平稳
对失业率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ADF Test Statistic -1.488454 1% Critical Value* -3.8067
5% Critical Value -3.0199
10% Critical Value -2.6502
得:失业率不平稳
五、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进行参数估计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5/04 Time: 13:54
Sample(adjusted): 1983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1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371942 0.860410 -2.756759 0.0130
X 7.939190 2.172398 3.654574 0.0018
Y(-1) 0.751124 0.095133 7.895520 0.0000
R-squared 0.885803 Mean dependent var 5.128571
Adjusted R-squared 0.873115 S.D. dependent var 5.225432
S.E. of regression 1.861350 Akaike info criterion 4.212045
Sum squared resid 62.36322 Schwarz criterion 4.361262
Log likelihood -41.22647 F-statistic 69.81128
Durbin-Watson stat 2.02258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可以看出可决系数0.885803,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73115,可见模型拟和的并不是特别好,这可能是由于模型存在某种不满足古典假设的因素造成的。从T统计值来看,并不理想,也就是说本期失业率、上期通货膨胀率和其他非随机因素对本期通货膨胀率都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原因。由于我们的模型是局部调整模型,它满足扰动项无自相关的古典假设,所以我们可以先认为模型拟合的不好是由于多重共线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存在异方差的原因。所以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由此可见,上期通货膨胀率和本期通货膨胀率相关系数不大,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需要进行调整。
异方差的检验
ARCH Test:
F-statistic 0.477545 Probability 0.498352
Obs*R-squared 0.516893 Probability 0.472170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5/04 Time: 14:12
Sample(adjusted): 1984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316275 1.489729 2.226093 0.0390
RESID^2(-1) -0.160150 0.231750 -0.691047 0.4984
R-squared 0.025845 Mean dependent var 2.825238
Adjusted R-squared -0.028275 S.D. dependent var 5.774499
S.E. of regression 5.855568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67302
Sum squared resid 617.1781 Schwarz criterion 6.566876
Log likelihood -62.67302 F-statistic 0.477545
Durbin-Watson stat 1.997528 Prob(F-statistic) 0.498352
(N-P)R ^2=0.542745< X3^2(0.05)=7.81
可以看出,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性检验
相关性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局部调整模型,其模型本身就满足随机扰动项无自相关的条件,所以就不需要进行自检验。
于是我们将模型最终确定为:π=α+β0*1/U+β1π-1+Ut
其回归报告如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α,β0,β1是模型中的三个参数,
α是截矩系数。
β0是本期失业率对本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二者负相关。
β1是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对本期的影响,二者正相关。
七:结论与不足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模型设定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
本模型的主要不足是未能对登记失业率进行数据处理,使其更合乎实际。尽管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调整失业率的资料,但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或者可利用的极少。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向统计工作者提出良好建议:不做假数据,努力为经济学科学化扫清障碍。
八:相关政策与展望未来:
对数据的直观中可以得到:1999年到2003年香港的经济呈通货紧缩。而失业率除在2000年有所回落外,都呈不断攀升状态。究其原因是自1998年11月以来,亚洲金融风暴导致香港总体经济不景气,房地产价格大跌,收入下降及消费不足,再加上强势美元和国际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使香港的消费物价指数连续5年呈现负增长。不过,从2003年下半年香港经济复苏以来,该指数的跌幅一直在不断收窄。
我们认为,其通货紧缩状况的改善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2003年6月份以来较低的物价水平。当时,由于受非典型肺炎影响,香港经济一直处于消费需求疲软状态,物价持续低位徘徊;其二、基本食品价格回升,尤其是受天气影响的蔬菜及鲜果价格急涨,再加上私人住宅租金跌幅进一步收窄,都有助于通货紧缩的缓和。虽然目前通缩收窄,通货膨胀在望(香港连续5个月轻微通胀,11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上升0.2%,升幅跟10月份相同,政府预料消费物价会继续温和上升——这一现象可以视为香港地区通货膨胀到来的预警),但香港经济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