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研究—(3)

2014-04-01 04:30
导读:三、哈萨克族“还子”制的借鉴 尽管哈萨克族“还子”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在当前我国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养老保障尤其是地区养老保障问题突出的情

  三、哈萨克族“还子”制的借鉴

  尽管哈萨克族“还子”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在当前我国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养老保障尤其是地区养老保障问题突出的情况下,深入挖掘古老习俗中的合理之处,对于各个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一)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本的养老方式
  老龄化也是当前我国民族地区面临的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地方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力低,从而使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的途径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养老社会保障的基础薄弱。据笔者调研发现: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养老意愿、养老观念以及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仍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对传统的养老方式的冲击对于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有限。所以现阶段西部农村养老问题还是应该首先强调家庭养老,通过家庭成员在经济、生活上对老年人的帮助来实现老年人群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代际互助,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中,家庭养老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现阶段,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本的养老方式符合过渡时期的需要,同时可进一步缓解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巨大压力。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调整原则
  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地不断调整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保障原则。我国目前已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这种严峻形势必将对社会发展提出诸多难以预测的挑战。在我国社会二元结构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且老年人口的基数大、地区差异大及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城镇,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其严重程度给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带来压力。也给民族地区农村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尤其是西部地区以传统畜牧业、手为主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而游离于体制之外。在他们丧失劳动力时,举步为艰的生活将如何自保?单纯依靠政府的赈济式的投入,不仅加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就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需要社会各方面不断的调整完善。民族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宏观范围的调整,而且也需要适时合理地利用和发挥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作为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过渡性补充。

  (三)发挥的优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风俗文化深深扎根于人们的习惯和情感中.每一个民族在自身的活动中都创造了自己的传统。“传统”与“现代化”看似矛盾。实质上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离开了对传统的继承利用,现代化就不可能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顺利实现。在对哈萨克族“还子”制的探寻中,不难发现其民族内部已经存在着适合其民族发展和延续的风俗机制。如果从各个民族已有的风俗中挖掘出那些植根于各民族文化中、千百年来一直发挥着社会保障功能却尚未认识到的积极因素,加以培养和利用,就可既不单纯依赖国家的财政收人,又因其根植于各民族文化内核之中,从上和情感上容易被各民族群众所接受。尤其是植根予民族文化内核的风俗观念在贯彻执行时的社会较小,符合社会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不断补充和完善民族地区养老保障机制,特别是在西部农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尚未被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现阶段。作为一种过渡性的非制度性因素,定能够暂时发挥一定的补充与引导等功能。

上一篇:关于我国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 下一篇: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