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公平理论突出了比较及由此产生的公平感在解释员工态度和行为上的重要性。而管家弗鲁姆(Vroom)的期望理论则认为,促成人们某种行为的动机强度取决于效价、期望值和媒介知觉三者的乘积。效价是指组织的奖励满足个人目标或需要的程度;期望值是个体认为通过一定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性。媒介知觉是个体相信一定水平的绩效会带来所希望的奖励结果的程度。根据这一理论。绩效工资计划可能在以下条件下不具有激励作用:如果(1)个人相信自己无论做出多大程度的努力,都不会改善其绩效;(2)个人不相信更高的绩效水平将会得到充足的薪酬回报;(3)个人对工资所赋予的价值较低,特别是与较大努力和绩效可能带来的其他成果相比时(如疲劳感、压力、较少的工作时间)。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企业发出这样的疑问:“重赏之下何以未见勇夫?”。企业制定了非常优厚的激励措施。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并没有随之提高。关键在于。企业的者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员工无法预测自己通过努力是否可以取得组织期待的成绩,或者即使取得了成绩却不相信企业能兑现奖励,那么他不会产生强烈的工作动机。这便是期望理论给予企业薪酬设计者的重要启示:只有发掘员工最偏爱的诱因并据此确立合理的、可兑现的薪酬结构。个体的绩效才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预测工资制度的某种转变可能产生的后果时,期望理论也是一项有用的工具。例如,企业考虑由一种主观决定的奖励制度转向由公式确定的奖励制度。可以预计,这种变化将提高工资制度的媒介知觉:如果个人达到了目标。他会明确地了解自己将获得多少奖励。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一项清晰明确的生产目标,提高员工对达成目标的信念。而如果企业将一种个人奖励制度转向团体奖励制度,尽管媒介知觉仍保持较高水平,但人们的期望值会下降,因为那时目标是否达成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2.锦标赛理论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标准理论惯常以边际生产力来解释收入的差别。一小时可以砌砖50块的工人.收入应当是另一位一小时只可以砌砖25块的双倍。但如果两者的工资差别不是这样,工头就有机可乘。因为每个工头都想顾用前者,没有人愿意顾用那手脚慢的。只有当他的工资是后者的双倍时,工头才会乐意顾用任何一人。
首先,薪酬基于代理人边际产出的排序,而不是具体的边际产出,边际产出的排序要比边际产出的准确度量来得简单,因此可以降低监控成本。其次。薪酬差距可以鼓励基层管理人员参与排序竞争,从而提供激励,降低监控的必要性。第三,过去晋升中的获胜者具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躺在的功劳簿上。这些优越性发挥的条件是随着层次的提高,薪酬水平提高。同时相邻层次间薪酬差距加大,CEO和其他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薪酬差距达到最大(Rosen。198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