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由于我国各制造业部门的现实与潜在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因而从加入WTO后的短期与中长期来看,这些部门所受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依据影响程度对主要制造业部门进行简单分类,主要考虑因素有:
一是现实国际竞争力。主要从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成熟度等影响因素上进行考察,加入WTO的影响具有短期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现实国际竞争力强的部门,加入WTO后的初期受益越明显,相反亦然。现实竞争力具有静态性,在动态比较优势和发展战略的双重作用下,现实国际竞争力可能会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转移和传递。
二是潜在国际竞争力。主要从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增长潜力和比较优势等影响因素上进行考察,加入WTO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通常情况下,越是具有潜在竞争力的部门,在加入WTO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其获得现实竞争力的可能性越大。应当注意的是,潜在竞争力与比较优势并没有直接转化关系。换句话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不一定就具有潜在竞争力,而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不一定就不具有潜在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与比较优势之间能否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的增长空间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动态比较优势。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要素集中度是不断变化的,这与该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工业化进程、产业成熟度、要素积累、学习过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初期,低廉的“无限劳动供给”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最合理的选择。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格局开始发生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下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即所谓的“雁阵”理论)。同时,由于资本长期积累和“学习效应”的共同作用,原先处于比较劣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再高不可攀,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下,这些产业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孵化”后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明显提升。上述两个过程同时发生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正是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高素质、低成本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将是一个持续性和结构性的现象(一方面是低成本的优势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另方面是在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资本和技术的进入门槛也在不断降低,中国在钢铁、石油石化、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成就已经表明,动态比较优势对于一个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考虑到上述因素,可以将主要制造业部门受WTO影响分为三大类(见表1):
第一类: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中长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加入WTO后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部门。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度和资源密集度很高的部门,主要有:纺织服装、皮毛羽绒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摩托车、电气机械及器材、部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
第二类:不具有很强的现实竞争力,短期有一定或无明显影响;虽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具有潜在竞争优势,中长期存在一定发展空间的部门。这样的行业主要有:食品加工及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钢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和摩托车除外)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
第三类:现实竞争力很弱,短期冲击较大;但中长期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在竞争优势的部门。这样的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化学医药、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