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毕业论文(2)
2014-07-26 01:06
导读:从资金支出来看,地方政府支出也是全国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在地域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同样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因此,让具备一定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一定
从资金支出来看,地方政府支出也是全国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在地域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同样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因此,让具备一定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用于扩大地方财政支出,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地方经济的活跃,搞活“全国一盘棋”。由于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需资金的数量和投入方向也千差万别,所以应当由地方自主决定发行的数量和用途,只要在法律法规和中央政府规定的限度内即可。否则,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替各地政府发行统一方向和数额的国债,就会导致各地的财政盈亏状况混乱和投资项目的混乱。这不是正确的“宏观调控”手段,而是对宏观调控的误用,把地方财政导向了尴尬境地:既不能白白拿到分配的国债却不投入实际使用,又只得将其投入本地回报率低、效益差的行业企业中,这就造成了国债资金无法有效、充分地利用,是对社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和浪费。
三、地方国债发行的可能性
1、国债发行的基础是巨额储蓄存款的存在
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开了民众的积极配合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尽量吸纳民间资本才能更好地利用资金,带动经济体内部的增长点。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若能允许地方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把这些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当中,尤其是投入到具有关键意义、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改善的政府项目上时,就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民众往往既有资金,又有参与社会管理、改善自身福利的热情,所以利用国债吸收民间储蓄存款加速建设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不过这需要国家和中央政府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否则很容易在资本市场中滋生更大的混乱。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国债发行的前提是地方已具备借款和还款的基本经验
虽然我国《预算法》上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国债,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进行信用借款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银行、企业和其他政府单位的借款更是大量发生。1995年的地方财政决算资料显示,全国2490个县级单位中,有当年赤字的县达1211个,占全部县级单位的48.6%;有历年赤字的县达1081个,占全部县级单位的43.4%。如果将中央政府欠拨的经费和地方政府要求地方企业资助其特定领域的公共服务的情况考虑在内的话,则地方财政赤字数目将更为惊人。 地方借款的盛行反映了地方财政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一个日趋重要的角色。此外,目前政府的偿债途径主要是通过税收征收,积累了基本的还款经验,但仍有不足,今后应重点考虑地方偿债能力的提高问题。
四、结论
通过上述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地方国债发行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相联系并参照国际潮流,我国应当解除不合理的“禁令”,给地方政府以国债发行的自主权,为当前的国债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参考资料】
1 刘剑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