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毕业论文
2014-08-26 03: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毕业论文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一、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变迁 (一)古镇的繁荣
一、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变迁
(一)古镇的繁荣
隋唐宋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江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诸如富饶灵秀的经济文化城市,空前未有的海外贸易,风靡全国的江南文人艺术风尚。隋唐时最大的国库洛阳含嘉仓内多是江南入贡的大米,唐人便有“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等言论。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写到:“自钱纳土至于今元丰七年,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步,近郊隘巷”,俨然蕃阜气象,城中商业茂盛,交易频繁。在江南经济超越中原的同时,人才亦已呈现压倒中原的优势。正是这数百年间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使江南在明清时成为中国经济的心脏,江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
(二)古镇的衰败
江南水乡城镇繁荣在明清,衰败也在明清。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交通路线的变动及贸易地点的迁徙,一些旧市镇逐渐衰弱,如上海的江桥镇,“为上海、嘉定水陆交通要道……乃自铁路开行以来,饶越镇东,要道边为僻径,顿失过客买卖之利”。另外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也是江南水乡衰退的原因。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给中国的传统城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曾经遍布大江南北的水乡城镇,如今能完好保存下来的真是少之又少了。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存在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江南水乡从唐宋以来,无论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在全国前列。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便捷的运输网络,在促进商业发展之余,亦令江南的重要买卖商市集,演变成一座座与中国北方
政治型城市截然不同的商业城市。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明清时江南市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形成一种独特的市民艺术。这片长期发挥出文人活力的地区,已积聚了多年的江南文化精华,到了近代仍执中国文化发展的牛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旅游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旅游的内容从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发展到与风俗风情旅游并重,“走进生活”、“回归自然”成为近年世界旅游的热点。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这种独特的风情以及从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性关怀,深深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水乡古镇地方风味小吃、手工业品的再次勃发。古老的城镇已不再是落后的象征,它为世人开放,成为了另一种经济的增长点。
三、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古镇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或者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本末倒置,对文化遗产带来严重损害。大量的水乡古镇已经丧失了原先的特色,风味的水乡小镇已为数不多。
(一)“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较量
在古镇保护中,“空心化”认为保住了建筑就是保住了古镇的全部,即把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与很多建筑保护区相比,古镇的建筑主体一般没有特别高的保护价值,它的价值是与传统的风俗连在一起的,古镇失去了居民的生活依据,空城的古镇也没有了它的风俗民情。只有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并适应人们生活要求的民居,才具有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二)旅游污染
1.垃圾污染。垃圾是古镇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乌镇游客人均留下垃圾0.2KG,那么55万人留下的垃圾就可想而知了。黄金周之后清理的垃圾堆积如山,不仅给古镇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带来了精神污染,影响了古镇的旅游质量。同时,古镇居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有失妥当。在西塘,曾亲见古镇的居民在一个水埠倒马桶,再相隔几个水埠,有居民在洗衣、洗菜……
2.水污染。在历史上,水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所以古镇一般都建在有水的地方,水就如同古镇的眼睛。可是在古镇旅游热中,水污染相当严重。一首民谣唱出了水乡居民对水质的担忧:“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喝水致癌。”污水对素以“小桥、流水、人家”闻名的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