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业不平衡发展的效应分析及负面效应规避(2)
2014-09-23 01:43
导读:2.容易造成供给面和需求面畸形而导致经济衰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量上要成比例,在质上要相适应,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要相互平衡协调,社会总产品各
2.容易造成供给面和需求面畸形而导致经济衰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量上要成比例,在质上要相适应,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要相互平衡协调,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即产业结构也必须达到平衡。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中间产品生产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消费品生产内部,各种消费品生产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投资品内部,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加工工业投资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然而产业的过度不平衡发展往往会打破社会生产的合理比例,导致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
三、规避产业不平衡发展负面效应的路径
(一)在产业不平衡发展中的动态平衡约束
如果一个部门的生产能力已超出了近期和远期需求水平的要求,即绝对过剩,那就意味着始终有一部分生产能力处以备用甚至闲置地位。此时,尽管其竞争很激烈,但效率也不大可能大幅度提高,或不能转化为社会其他部门效率的提高。为了防止部分产业生产能力的绝对过剩,在产业的不平衡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引进动态平衡约束,使得产业不平衡发展运行在一个合理的区域。产业不平衡发展的动态平衡约束,从原则上说,就是给出产业不平衡发展中过剩生产能力的警戒线,这种上线的确定要随着经济发展到不同的点,综合其他要素而不断调整。不平衡发展的动态平衡约束主要是针对不平衡发展的上线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产业发展的过度不平衡出现绝对过剩生产能力而施加的约束。在产业发展中,保持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是不平衡发展发挥结构转换效应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继续增加这种过剩,出现了绝对过剩时,其增加的生产能力不会提高享用,从而是无效的。
(二)产业不平衡发展负面效应显现后的平衡补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产业系统的生产能力主要由该系统的固定资产结构的质和量来决定。固定资产是构成产业系统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不但决定着产出结构,而且也基本决定了中间要素的投入结构。如果技术条件发生改变,固定资产结构的质和量也会相应作出反应,从而也能改变产业系统的生产能力。产业不平衡发展中一旦出现了绝对生产能力过剩,就可以通过一下两种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