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的生产与进口
小麦是我国的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总产量在大约9600万吨(1991年)~12300万吨(1997年)之间,占粮食总产量的21~25%。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国内粮食生产供不应求,以及世界大米价格几乎两倍于小麦,我国粮食的外贸以出口大米、进口小麦为主,成为小麦的净进口国。1991~2001年间,我国出口的小麦数量很小,海关统计表明均不超过万吨,而进口量大的1991、1995年分别达到1237、1159万吨。进口小麦品种主要是硬质小麦,多用于烘烤面包。而国内常说的优质专用小麦,实际上是各种优质小麦的总称,即包括面包用小麦、饺子、方便面用小麦,以及饼干和糕点用小麦三大类。近几年,由于国内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和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上国内小麦供给充足,进口量明显下降,1999、2000、2001年则仅为45、88、69万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45264万吨,低于1993年的水平,其中小麦年产量9387万吨甚至低于1991年(9595万吨)的水平,而小麦价格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供求关系仍然是稳定的。这充分说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物的丰富,我国城乡居民的粮食的直接消费量在下降。特别是过去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居民,由于大米消费量的增加,面粉消费量在下降,尽管南方居民面粉消费量在上升,全国人均小麦消费量在下降。加上最近7年来,粮食价格包括小麦价格一直持续走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4年下降。因此,今后在考虑小麦的供求与进口时,应该考虑这些新的因素。
二、加入世贸组织后小麦进口的有关情况
根据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谈判达成的协议,我国小麦进口将实施配额管理。2002年小麦进口的配额为846.8万吨,2003年为905.2万吨,2004年将增加到963.6万吨(相当于目前国内生产量的8~9%和商品量的大约
近10年来我国小麦生产与进口情况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过去我国每年进口的优质小麦,买家一般是国内的外资企业和国家粮食储备部门,往往并不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入世后消费渠道必将大大拓宽,非国营实体的10%配额形成的市场需求将转变为进口小麦的动力,小麦进口量的增加不可避免。
2002年1~3月,我国已累计进口小麦21万吨,比2001年同期的10万吨增长1倍多。如果保持这种势头,全年的进口量将不超过200万吨。但是,根据历年的进口规律,每年第四季度是进口的高潮,因此2002年最终进口多少小麦,还要看后3个季度的情况。
目前国内小麦库存量高达2000多亿斤(1亿吨),相当于我国1年的小麦产量,从数量上看至少可以满足弥补2~3年的产销缺口的需求。而且,2002年的小麦丰收已成定局,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制定的政府保护价,比2001年又有所下降。因此,如果非国营实体的进口配额全部完成,进口量已经超过2001年,而国营实体的配额全部完成,国内小麦价格还将下降。为了国内麦农的利益,应该避免小麦进口量的过快增长,以减少对国内的冲击。
但是,按照我国在配额管理的承诺,我们不能公开直接抑制关税配额的足额使用和二次分配。只能寄希望于由于国内小麦品质提高同时价格下降,生产厂家增加使用国内小麦,从而对小麦进口产生抑制。同时,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有关资料,1995年以来,大部分成员国只完成了关税配额市场准入量的66%,有的进口国只完成50%,甚至根本没有进口。由此可见,配额并非必须百分之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