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论美国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毕(2)
2015-06-11 02:01
导读: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一方面表面上极为倡导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保护主义色彩,形成了巨
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一方面表面上极为倡导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保护主义色彩,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壁垒。如美国利用安全、卫生检疫及各种包装、标签等规定,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检查,对进口商品制定了很多具体规定。如与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公平包装和标签法》、《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品法》等;而在药品方面,FDA又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该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试验的方法等都逐一进行了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用语也有具体要求。对进口食品的管理,除了市场抽样外,主要在口岸检验,不合要求的将被扣留,然后以改进、收回或销毁等方式处理。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每月被美国FDA扣留的各国出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近年来美国采取的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壁垒情况:
(1)针对中药和保健食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对中国传统中药的贸易管理中,一直无视中国中药与西药的根本性差异,实施了多种不合理的管理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通过不合理的药物充分鉴定等手段限制中国中药对美国出口。近年,FDA禁止含有他汀类充分的保健食品在美国作为非药品销售,这对中国基于中药原理开发的保健食品对美国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关于食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从1994年5月起,美国开始实施《食品标签法》,对所有的预包装食品实行强制性标签,内容复杂而烦琐。特别是该法要求食品必须加贴营养标签,每种食品为此进行的营养成分检测需花费约500美元~2000美元。虽然这一措施也适用于美国制造商,但由于外国制造商对此措施及其具体检测程序不熟悉,适应过程较慢,美国有关部门在审批时也存在拖延情况,给外国制造商增加了额外成本。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其他主要非关税壁垒及其影响
(1)政府采购:美国《1933年购买美国货物法》是美国政府采购的核心法律。它包含有很多歧视性的规定,如禁止一些公共部门从国外采购产品及服务,建立本地的特殊标准,要求为本地的供应商提供优惠的价格条款等。2002年,一家中国公司的美国合作伙伴公司于2002年8月、9月两次参与了美国内务部恳务局组织的水电站项目投标,但均被拒绝。美国内务部称,根据《1974年贸易协定法》的规定,投标公司在水电站投标项目中只能使用来自美国、加勒比海国家、NAFTA国家和部分其他指定国家的设备。美方关于政府采购项目中设备来源美国的限制不合理地损害了中国的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