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毕业
2015-07-09 01:1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毕业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观光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
观光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投资生态观光农业资源,增加城乡居民可以选择的旅游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北碚地处渝州之北,是重庆市北面的一座卫星城。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常年绿树成荫,俗称重庆后花园。北碚区由于其独有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本文通过对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劣势分析来提出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北碚区基本情况
北碚区乡镇幅员面积747.4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54.96平方公里的99.01%。2003年有17个镇119个村2225个生产合作社,乡村总户数12.25万户,乡村人口数35.35万人。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3.83万亩,粮食耕地面积19.51万亩。2004年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1亿元,增长38.5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7亿元,增长27.12%;农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16%,实交税金2.6亿元,增长20%。城镇化率超过40%。
北碚区于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受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当地政府、农民、企业、科教单位之间在开创高效城郊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早己形成共识并已有行动。区委、区府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内农民技术素质较高,对农业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较高的积极性,有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活跃。
二、重庆市北碚区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
北碚区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200~100米之间,属沿江河谷地带冲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易耕作宜种广,产量稳而较高。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18.4度,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26.95%,城市绿化面积40%以上。
(二)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北碚地方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由唐至当代李白、李商隐、朱德、郭沫若等100多位诗人留下了赞誉北碚醉人景致、风物人情的诗词近600首。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的迁建区,
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央研究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云集北碚,被赞誉为“陪都的陪都”。
(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北碚拥有国家A级景区的数量居全市第一。有缙云山、北温泉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金刀峡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金果园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及其它景点、名胜185处。
(四)区位及市场优势
北碚区
交通运输己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叉网络。区、乡级公路相互联接至所有村镇。渝合高速公路北碚段26公里将成为重庆的二环路,北碚距市中心的距离缩短为25公里,不足半小时行程。北碚区观光农业开发的客源市场是以重庆市民为主。重庆市2002年末非农业人口1130.9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非常看好。
(五)科技优势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均在北碚区,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重庆市
园艺良种
作物繁育推广中心也建在北碚。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
家教授,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多年来己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生产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西南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