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脖演变过程中的金融因(2)
2015-07-11 01:12
导读:一严格管制性的、以主银行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金融体制是支持日本经济奇迹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日本经济从经济奇迹转向日本病的的
一严格管制性的、以主银行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金融体制是支持日本经济奇迹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日本经济从经济奇迹转向日本病的的重要金融背景
分析日本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的形成,首先要全面把握日本在经济奇迹中形成的日本模式,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与这种发展模式是密切相关的。从微观上看,日本模式强调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为基础的、流动性相当低的日本式雇佣制度、以法人相互持股和经营人员利益优先为特点的企业治理结构,银行体系则是在主银行相机性监控为特点的框架下介入企业的经营;企业之间则是以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和系列化为市场特色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稳定合作的企业关系;发展方向上强调以生产优先、制造业优先、出口优先;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强调市场失败,从而注重以行业团体等中介组织为纽带的紧密的政、官、财三角关系,注重政府影响下的间接金融、财政投融资和行政指导等为主要支持手段的产业政策。这是日本的产业金融体系形成的总体背景。
具体来说,日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理论基础上,强调"市场失败论"并加强政府干预,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力度远远大于欧美,是日本模式的主要特征。仅中央各省厅拥有的许可认可权就多达1万多项,此外还有无法可据的"行政指导"和"窗口指导"。直至90年代,GDP的40%仍处在政府控制之下,而美国只有6%。
(2)在技术创新方面,强调"后发优势"和模仿引进,自主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工业化方面处于后进的日本,注重积极向欧美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形成生产能力,甚至能够通过改良和完善部分地超过欧美。
(3)在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强调生产者优先。所谓生产者优先,就是把生产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消费者的利益服从于生产者的利益。从金融体系看,为了保证生产者优先,日本建立了对于利率管制、抑制资本市场发展为代表的金融约束体系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以保证对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以支持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主银行制度强调了融资关系的长期化,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则是以生产性基础设施为重点。这些制度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将部分消费者的福利转移到生产部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强调大企业优先。为了保证大企业优先,首先是主银行制度以大企业为融资的重点对象,保证大企业优先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