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风暴中我国就业政策分析(2)

2016-03-21 01:08
导读:2 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2.1 直接救济失业人员 在大萧条中,美国有1700万人失业,2500万人衣食无着落,约1/6的家庭需要靠救济才能维持生活。如

  
  2 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2.1 直接救济失业人员
  在大萧条中,美国有1700万人失业,2500万人衣食无着落,约1/6的家庭需要靠救济才能维持生活。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全凭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依靠公、私慈善机构和州、市、地方政府的救济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作为救济金,并以“直接救济”的方式救济失业者。从1933年至1935年4月该机构被撤销为止,共耗资约40亿美元。不过在大萧条中,罗斯福新政直接救济政策只是一项辅助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还是以工代赈。
  2.2 公共工程投资和工作救济
  在财政政策的运用方面,罗斯福采取了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措施,政府支出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和工作救济(即以工代赈)。公共工程基本上采取的是复兴的措施,联邦政府为刺激私人投资,扩大需求,复兴经济而兴办工程;工作救济基本上采取的是救济的措施,联邦政府也会投资兴办工程,但是它的目的在于增加就业、复兴经济,它既是公共工程的一种形式,又是救济的一种形式。
  (1)公共工程投资。
  为了应付大萧条,美国政府成立了许多机构,重要的公共工程或工作救济管理机构有政府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工程管理局、国民工程管理局、工程发展署、民间资源保护队和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1933-1938年间,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各项工程的建设,吸纳了几百万失业者。这些措施,一方面缓解了贫困和失业的压力,扩大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扩大内需,刺激了经济发展,并且避免了直接救济的依赖效应。
  (2)以工代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为了试图逐步解决就业问题,罗斯福于1933年3月促请国会通过了民间护林保土工作计划。由陆军部、内政部、劳工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管理,吸收18-25岁的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劳动。同时,由于青年失业情况更严重,1935年6月26日,罗斯福政府在工程振兴局中设立一个全国青年处,并将民间资源保护队的拨款增加1倍,开始一项长期的、有利青年人的计划。在它成立后的7年内,全国青年处给60多万大学生和150多万中学生以半工半读的机会。他们从事的工作一般为打字、整理资料、实验室和图书馆助理、家庭教师等。
  2.3 立法
  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立法内容十分广泛。这些社会立法,给予工人阶级一定的经济、政治权利。《社会保险法》规定了老年人保障、失业保障和未成年儿童的保障;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规定建立全国性的老年保险制度,向雇主强征失业保险费;1933年的《房主贷款法》授权房主贷款公司发行30亿美元公债,以帮助那些因取消赎回权而失去房屋的房主;1933年的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同时政府还通过该法给大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社会保障法》是所有新政立法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它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
  在1933年新政实施后,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1934年,GDP比前一年增长了17.02%,同时,1933年以后,就业人员开始增加,尤其实在1934年和1936年,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11.87%和9.86%。可见,罗斯福新政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上效果显著。
  3 我国就业政策分析和启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1 加大公共工程的建设,扩大内需
  目前我们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并采取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概括起来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两个方面。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效果证明我们的措施对解决就业问题是有意义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没有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但是也缓解了当时严重的就业压力。而我们有理由比罗斯福新政做得更好。
上一篇:建立区域经济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