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产权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2)
2016-04-02 01:06
导读:联合产权制度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发展所对应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安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世界生产力的体系中还占据统治地
联合产权制度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生产力发展所对应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安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世界生产力的体系中还占据统治地位,这是当代世界生产力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正是适应了世界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遵循了资本产权运行的基本规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加速了我国生产力与世界生产力一体化的进程。有关资料显示,至2008年8月,半数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面超过90%,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通过股份制改造,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与当代世界生产力规律相一致的公有资本运营监督管理体系。2003年国家及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成为这一体系最终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多年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终于明白了马克思早就告诫人们的一个真理:社会主义是世界生产力运动的结果,某一民族国家或地区不可能独自跨入共产主义。世界近10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从生产力角度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生产力运动、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阶层在世界生产力的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的提升,要求打破原有单一的资本产权制度,这是世界生产力发展对企业产权改革的必然要求。公有制资产的资本产权改造,初步解决了公有资本按当代
世界经济规则运营的问题,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生产力体系中进一步扩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随之加剧,资本统治与世界生产力一体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总体上走向衰落了。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以铁的事实证明以资本产权为核心的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丧失了它上升时期存在的合理性,已代表不了世界生产力整体发展的方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离开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就会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离开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会陷入资本拜物教的泥潭。联合产权理论正是对世界生产力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时期产权关系的理论概括,由此建立起来的联合产权制度,有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当代世界生产力体系中的发展和充分实现,进而引导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在公有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
研究生产力主体的产权利益,即劳动者特别是知识劳动者的产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符合世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二、联合产权制度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整体利益获得产权制度的保护
当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后,必须制定更具体的制度和法规确保劳动者阶层的整体利益。在资本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中,工人阶级及相应的工会组织的地位开始被边缘化。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和19世纪资本主义工厂里的工人已有了巨大差别。根据彼得·德鲁克的分析,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知识被应用于生产工具、生产过程和生产对象,由此形成的工业革命,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约70年时间,知识被应用于劳动本身,从而引发了生产率革命;从1945年以来,知识在有计划地创新。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体力劳动者成了知识生产力的主体。从西方发达国家看,劳动智力化已成为一种趋势,1956年美国白领工人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到1970年,白领职工与蓝领职工在
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已超过了5:4。据世界银行测算,投资物质资本的回报率为110%,投资于金融资本的回报率为120%,投资于人才开发的回报率为1500%。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了50%。在美国500强企业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美国上市企业有90%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据国外实证调查,对员工持股企业和非员工持股企业进行比较,员工已持股企业比非员工持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1/3,利润高50%,员工收入高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