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
2016-04-09 01:0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任务。其目的在于两个层面: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任务。其目的在于两个层面:一是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促进其保值增值;二是促进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使市场机制在国有经济领域能有效配置资源,发挥调节作用。 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但都未彻底解决国有资产产权模糊,出资人缺位,“权、责、利”不清等老大难问题;在实践中,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加上政府的不当干预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使国有企业无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更新,已经影响到了国有资本与市场体制的有机融合.因此,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换言之,产权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等;产权作为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产权动态上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虽然产权与所有权都以财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但所有权概念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是一个相对静态和抽象的概念。而产权概念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产权是交易双方权、责、利的划分,产权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交易中形成的,是“交易中确定的权利”。由于产权在资产经营中表现出来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相对分离,因此,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产权在现代企业中表现为股权、法人财产权、日常经营管理权等一组权利。 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组合、调节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且保证其实现的制度。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提供激励、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形成稳定预期等功能。现代产权理论主要是交易费用理论,它认为市场交易不是没有成本的,存在交易费用。良好的产权制度安排就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产权理论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或服务,而是各方的权利。市场交换主体必须拥有其交换对象明晰的、惟一的、可自由转让的产权,才能使市场机制运转起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值得注意的是产权理论并没有认为私有产权是惟一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不但包含私人产权,还包括法人产权、社团产权、公共产权和国有产权。产权理论认为,重要的不在于产权的最终归属,只要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就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就是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 产权理论虽是
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产权理论所阐释的市场机制和规律,却是普遍适用的。按照产权理论的分析,公有产权(包括国有产权)的制度安排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产权主体必须明确,产权边界必须清晰,这就要求必须有明确的人或机构负责行使产权;二是产权必须能自由流动,这就要求产权主体多元化。没有产权主体多元化,就无法进行产权交易,市场机制也无法有效运转起来。三是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安排必须合理,这就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