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分配理论探源(2)
2016-05-08 01:00
导读:3 三位一体公式 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宣称,商品的效用,从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要素协同创造的,是由这
3 三位一体公式
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宣称,商品的效用,从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要素协同创造的,是由这三个要素在创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决定的。在生产三要素论的基础上,萨伊制定他的分配理论。在他看来,生产三要素既然都创造价值,从而是价值的源泉,则各个要素的所有者就应分别依据这些要素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的收入:劳动的所有者得到工资、资本的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到地租。
萨伊认为,工资是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他把劳动分为三类,即家的劳动、主的劳动和雇佣工人的劳动。三种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形成它们各自的工资。他认为,科学对生产提供巨大利益,“科学家的利润”总是低于他的贡献,因此应给予荣誉奖赏;“企业主的利润”则最高,企业主要靠自己的信誉获得资金,要具有判断力、坚毅和专业知识,他们这种“高级劳动”的供给总是小于需求,其价格也就总是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至于“劳工的利润”,由于社会能保证这种简单劳动的充分供给,因此,他们的收入只能维持自己和子女的生存。
萨伊认为,利息是企业主交给资本家的资本的租金,它由资本的生产性服务的等值报酬,即资本的利润所构成。此外,它还包括资本家冒失去资本的风险的保险费,利息率的高低则依存与借贷资本的需求与供给的比例。
关于地租,萨伊认为是农民(指农业资本家)交给地主的土地的租金。基于上述看法,萨伊说,学“无须探讨财产权的由来或者财产权的正当性”。他把资本说成是资本家克制消费的结果,对工人改善生活状况的要求横加指责。马克思讥讽其三要素是“三位一体的公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4 相对工资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
在古典分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李嘉图。李嘉图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将领域从生产转向分配。他在致马尔萨斯的一封信中声称:“你认为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起因性质的,我则认为它应该是
研究生产物在参与生产的各个阶级之间的分配的。人们不可能制定有关数量的法则,但可能制定相当正确的有关比例的法则。前一个的研究是虚妄的,后一个问题的研究则是这门的真正目的。”
他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序言中指出:“在不同的阶段中,全部土地产品在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下分配给各个阶级的比例是极不相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土壤有实际肥力、资本积累和人口状况以及农业上运用技术、智巧和工具。”
在工资理论方面,李嘉图阐明了各国、各个时期工资差异的必然性。他说:“劳动的价格不能理解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也是如此。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就十分大。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前人未曾提出过的相对工资理论。
李嘉图在利润时指出,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进行生产的动机和目的。他说:“劳动者没有工资就活不下去,农场主和制造业主没有利润也是一样。”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利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二是指剩余价值。他认为工资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彼此相关的三条定律:在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①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动,一定长度工作日劳动者总是生产相同的价值产品,虽然产品的数量和个别产品价值有增减;②工资和剩余价值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按相反方向工资,按相同方向影响剩余价值;③工资是变动的原因,剩余价值是变动的结果,是由工资变动引起的。这样,李嘉图就揭示了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对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地租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说:“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这就是说,运用等量资本和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主要指肥沃程度)、位置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产生的产品差额构成地租。随之,他对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了利润和地租对立的结论。他说,利润始终取决于工资,工资取决于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主要受到粮食价格的支配。粮食价格则取决于使用在土地上的最后一笔资本的生产力,即取决于耕种劣等地所必需的生产成本。粮食价格高,工人的货币工资就提高,资本的利润相对下降,地主阶级所得地租则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