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贫困大学生双解困对策研究(2)

2016-05-23 01:00
导读:贫困生常常为衣食学费发愁,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来“精打细算”, 分配那仅有的生活费, 而且学习上有什么额外开支,他们就会遇到“经济危机”,

  贫困生常常为衣食学费发愁,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来“精打细算”, 分配那仅有的生活费, 而且学习上有什么额外开支,他们就会遇到“经济危机”,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校外打工经商来填补这额外的开支,造成身心疲惫,直接影响学业。面对重大的经济压力的贫困生,还会遇到由经济困难而带来的生活、学业、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挫折,这些往往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失衡、紧张和焦虑,思想包袱沉重,情绪低落,心理灰暗,常常会悲观消沉,自我封闭,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性情怪异,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曾惊动全国的“马加嚼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青年一代“自立自强”意识的落后,加之学校教育中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强精神培养的忽略,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自立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不少经济困难学生抱着“等、要、靠”的思想,等待家庭节衣缩食乃至举债,等待学校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待学校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由于严重的经济负担,使有些贫困生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抱着“铁饭碗”、“混文凭”的态度过日子。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甚至不愿意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不是因为贫困而辍学,而是因为不愿意学习而辍学。更有甚者由于经济压力导致心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进而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还有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拖欠学校学费,当老师对其进行说服时,还理直气壮地回应:“我就是交不起学费,我能怎么办?”
  面对他人的爱心,不懂感谢,严重缺乏感恩之心,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助, 有的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 理解偏执。有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长期接受别人的帮助,养成了经济上依赖、等待,甚至有的贫困生在得到经济援助后,并未充分认识到这是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反而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得到帮助。有的贫困生甚至抱怨得到的补助太少,抱怨为其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太累,当资助名额有限不能照顾所有经济困难学生时,一些学生还怀恨在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解决当前贫困生问题的“双解”对策
  对于贫困生而言,经济和心理双方面的解困,要比单用经济手段更为重要,解决问题更为有效,也只有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一方面,要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帮助支持贫困的同学,为其创造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教育,使贫困生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有着更为积极的认识。只有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一)经济解困,物质资助
  高校要利用好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杂费减免、勤工俭学等,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同时要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领域,多渠道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可做一定的服务工作来获取报酬,解决部分后顾之忧。构建和完善“奖、贷、助、补、减、勤”立体化的资助体系。
  1.积极落实好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当前资助高校贫困生的一种主要途径,虽然社会反响强烈,但此项工作运作不够理想,推进困难、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就是高校贷款学生还款违约率过高和银行风险过大。各教育主管部门、银行、高校应密切配合、沟通设立以下相关机制来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健康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诚信制度,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要设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要全面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要增加政府制度投资,改善国家助学贷款信誉环境,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完成;要指导银行、高校在此项工作中达到互利效果,让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2.全面推行“绿色通道”、奖、减、免制度。自从教育部提出“不让一个大学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的口号后,许多高校都开通了“绿色通道”,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优先入学,入学后学校再核实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实行“减、免、补、奖”等措施,为这类学生提供求学的基本条件。还可深挖校内潜力,动员教职工、家庭经济较为富裕的学生或毕业班集体采取成立爱心基金会、互助基金和借款等形式,使贫困生感受大集体的温暖。
上一篇:《金融风暴》—中国会受到波及吗? 下一篇:经济结构性与收入水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