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贫困大学生双解困对策研究(3)

2016-05-23 01:00
导读:3.多方筹措争取社会资助。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单纯依赖政府资助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各高校必须多方面争取社会各界对学

  3.多方筹措争取社会资助。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单纯依赖政府资助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各高校必须多方面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包括对助困工作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以及毕业校友的联系,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以壮大助困基金。
  4.加强其他辅助模式。当前除了国家、社会、学校的各种经济资助外,应加强其他辅助模式资助力度。勤工助学作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共识。现在各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要,学校应该增加一些技术性含量较高的岗位,学校可以尝试走出校门,进人企业,争取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知识型、技术型的勤工助学岗位,贫困学生在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收人,可谓一举多得。
  (二)心理解困,精神扶持
  高校贫困生工作不仅仅是经济解困,更应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解困”。必须全面细致地掌握贫困生的思想特点,主动用无微不至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田,构建自立自强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意识教育四维一体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自立自强教育。要对贫困生在经济资助的同时,不失时机的作好艰苦奋斗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要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传统的“等、要、靠”的观念,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不坠青云之志,锐意进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大学生积极用自己的劳动和才智养活自己,如通过勤工助学、奖学金等形式“脱贫”,树立起自立、自强的精神。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责任意识教育。要使贫困生明确,只有胸怀感恩,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回报他人及社会, 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回报”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淡薄,加强对他们的责任教育,让他们明白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分忧,为社会贡献力量。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发愤图强,将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经济生活状况。在他们接受资助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培养强大的责任心。
  3.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贫困生渡过“心理贫困期”,学校可设立贫困生咨询机构,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热线电话、通过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或解答贫困生的疑难问题,稳定贫困生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培养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高校应该组织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为贫困生创造一个个良好的自我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平衡,自信的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摆脱“自卑”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困扰。
  4.就业意识教育。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消除自卑心理和“等靠要”思想,培养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就业竞争观;抛弃虚荣浮躁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敬岗爱业观;科学的职业选择观,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待遇与发展、就业与创业四个关系;应有的道德诚信观,教育贫困大学生既不能因贫失志,也不能因贫失信。
上一篇:《金融风暴》—中国会受到波及吗? 下一篇:经济结构性与收入水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