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3)
2016-06-03 01:01
导读:三是社会救助面过窄,未能有效发挥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社会救助制度是一种依靠政府行政权力强制实行的收入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制度,其功能是保障低
三是社会救助面过窄,未能有效发挥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社会救助制度是一种依靠政府行政权力强制实行的收入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制度,其功能是保障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者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社会救助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或义务首先应以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方式加以确认,但我国宪法只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救助者中并不包括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因素带来的下岗、失业等人员,导致救助面过窄,一些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居民无法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宪法规定的直接针对贫困者的转移支付是实物供给,难以避免社会救济中的效率损失,使被救济者选择符合自己的产品组合的权利受影响,不能达到预期的福利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再分配功能。
由分配过程不公平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必须在分配过程中加以解决,即在初次分配领域,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在再分配领域,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缓解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云善.政府调控收入分配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 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 杨灿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收入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4] 汪行福.分配主义与社会保障[M].上海: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3.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