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高企物价还需标本兼治
2016-06-04 01:08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平抑高企物价还需标本兼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2008年的通货膨胀
[摘要] 2008年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政府当前
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平抑物价,控制通货膨胀。澄清了对物价认识的理论误区,分析了物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标本兼治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应对策略
2007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7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了4.8%,2008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4%,清楚地表明我国经济已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关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不仅造成价格扭曲,影响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而且造成货币贬值,影响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需要澄清的理论误区
当前经济界对物价和通货膨胀的认识并不一致。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流通性过剩等等多种解释。在治理对策方面,有人提出要抑制需求,有人提出要刺激需求;有人提出要增加投资,有人提出要控制投资;有人提出要
放松外汇管制,有人提出要加强管制。甚至同一篇文章中出现既提出要扩大投资,增加商品供给,又提出要减少投资,抑制流动性过剩这样自相矛盾的说法。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些理论误区。
1.通货膨胀是供求失衡引致的吗
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学界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莱德勒和帕金的定义:“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笔者认为,就其本质来说,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需要量,继而造成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是:π=m v-y,其中π是通胀率,m是货币增长率,v是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y是产出增长率。如果货币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之和超过了产出增长率,就会出现通货膨胀。2007年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率为14.8%,而经济增长率为11.4%,货币供给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3.4个百分点,而且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促使货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这样一来,就出现了4.8%的通货膨胀率[1]。余永定(2007)认为,流动性过剩是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张五常(2007)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由于钞票发行过多过滥[2]。易宪容(2007)指出,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两大资产(楼市与股市)价格上涨,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的通货膨胀[3]。综上,通货膨胀不是供不应求的供求关系引起的,应对之策不是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物价高企的原因是通货膨胀吗
物价高企的原因之一是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是物价高企的唯一原因。事实上,目前物价高企的原因有二:一是流动性过剩引致的通货膨胀,二是供不应求引起的物价上涨,但这二者不是独立作用而是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物价高企的。
3.投资该扩大还是该抑制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投资应分为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企业借贷投资和政府投资三类。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不会引致通货膨胀,反而会增加商品供给从而抑制物价,所以应该鼓励;企业借贷投资和政府投资则会增加货币投放或者加速货币流通,从而会引致通货膨胀,所以应该抑制。
4.如何看待CPI
CPI被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而广泛应用,但通货膨胀其实是指商品和要素价格的上涨,所以仅关注CPI并不全面,还需考察PPI(生产价格指数)。或者说CPI反映的是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而PPI反映的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而且,作为反映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情况的CPI并没有把生活必需品住房的价格统计在内,所以也是不全面的。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CPI表明只是温和通胀,而我们却感觉生活质量已经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