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和比较优势催生的结构调整(3)
2016-06-16 01:03
导读:确保上好大项目 对于改造,交通通讯等大型国有工程项目,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和国家控股。大型项目是将新技术引入生产进而转变为现实
确保上好大项目
对于改造,交通通讯等大型国有工程项目,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和国家控股。大型项目是将新技术引入生产进而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同时要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在个别企业,利用技术指导,技术转移和技术共同开发等形式,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并通过企业间“产业技术研究组合体”,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研究水平,保证在大项目中技术支撑的需要。
确保“走出去”与“引起来”相结合
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继续实施“引进来”战略向全球化市场提供自己丰富资源的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全球市场上去补充稀缺资源,逐步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走出去”主要是输出国有资本,以便更好的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特别是我国在一些具有竞争优势又确立了全球化理念的大企业集团如海尔等已经“走出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确保搞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国有资本要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加快
进行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国家已经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中部地区的国有资本在重组和调整过程中应该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挺进大西部,既能促进国有资本改组,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
确保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中小型国有企业相对于处于各产业的低级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众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资产与上缴利税占有量只占到国有企业的15%左右。对于国有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产业结构中找准定位,以专业化和协作生产为导向,培养一批以“小、精、专”为特色的中小企业所组成的充满竞争活力的生产体系。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令人深思。据日本统计资料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门技术方面,已有51%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型企业的水平,有31%的企业将自己开发的技术提供给大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产重组的战略目标。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继续走完工业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因此,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国有资本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依托,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方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