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2016-07-20 01: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在20世纪世界社
摘 要: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在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为俄国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世纪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又提出改革开放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但这两场革命的命运又不尽相同,比较这两场改革,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新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列宁;邓小平;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虽产生、形成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且相距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们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成功的典范。分析比较这两场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1 相同点
  
  第一,历史背景基本相同。
  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有其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无论是1921年的苏俄,还是刚刚结束文革之间的动乱的中国,其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两国人民都有尽早摆脱经济困境的呼声和要求,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顺应了这一要求,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21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战争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四年的帝国战争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俄国的物资消耗殆尽。农业经济濒临破产,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根据1921年春的统计,战争使苏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14%,农产品只及战前的60%,经济损失超过了战前整个国家财富的1/4。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工人的不满,甚至出现暴动事件。工农联盟岌岌可危,国内的反动政党和国外的帝国主义武装又开始蠢蠢欲动。在苏俄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的时候列宁果断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而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十年文革,百业凋零,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我们国家的经济同样处在崩溃的边缘。农民在多次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之后,接近赤贫的境地,城市职工在很低的消费水平上徘徊。同时由于受苏联影响,在建国后我们就关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苏关系破裂后,东欧各国家的大门又关闭了。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在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勇敢地冲破了“两
  个凡是”的羁绊,吸收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的思想精华和实践成果,并从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出发,创立了自己的改革理论使之付诸实践,开始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改革目的相同。
  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明确指出:“国家受到严重的破坏,无产阶级被多次几乎超越人力的紧张情况弄得筋疲力尽,我们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着手最困难的工作,给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奠定基础……只有随着恢复工业所取得的实际成就,随着建立既有利于农民又有利于工人的正常的国家产品交换,工人阶级才能治好自己的创伤、恢复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农民才会加强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依赖……。”邓小平在推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改革时也反复强调:“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更好的发展上。”“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列宁和邓小平的改革都是为了迅速解放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政策内容基本相同。
上一篇: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