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射性理论和开放社会思想(2)
2016-07-24 01:07
导读:索罗斯提出了可错性的两个版本, 一种是较为温和, 比较有具体证据的正式版本, 蕴藏在反射性概念里, 索罗斯把它作为自己的的批判思维方式和开放
索罗斯提出了可错性的两个版本, 一种是较为温和, 比较有具体证据的正式版本, 蕴藏在反射性概念里, 索罗斯把它作为自己的的批判思维方式和开放社会的依据。第二种版本是比较彻底的, 它引导了索罗斯的一生。温和的可错性意思是:参与者的思维和事物的实际状态不符, 于是, 行动的结果往往出乎参与者意料之外。事情未必一定和预期有太大的出入, 是一种可能有错。可能有错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这就为我们打开了批判的大门,也打开了纠错的大门,既然完备是不可实现的,那么改善的空间就是无限的。而索罗斯讲的第二种可错性是“彻底可错性”,即“所有人类心灵建构都是有缺陷的, 不论这些建构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深处还是以公开形式表达出来的各种学科, 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这些缺陷可能表现为内部的不一致和与外部世界的不一致, 或与其设计目的的不一致。”索罗斯认为,所有的人类心灵建构和社会建构都是有缺陷的这个观点是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假说的,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指出这缺陷为何,并且我们也无法对它进行测试。就像克里岛人埃庇米德斯所提出的“说谎者悖论”一样也是不可证实。因此索罗斯把他的可错性概念称为“暂时性假说”。
对索罗斯来说,彻底可错性版本不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且是他哲学的出发点,他以同样的热情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金融活动中。他总是不断地去寻找错误,因为找到错误就意味得益的机会。索罗斯有句名言:“当你知道错误在什么地方时,就会在时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彻底可错性在索罗斯那里绝不是一种消极的理念, 反而是积极进取和批判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反射性理论对金融市场的解释
索罗斯认为反射性概念和可错性假说更确切地指出了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本质,他把金融市场解释为一个结果背离预期的历史过程。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从属于
社会学范畴,金融市场的运行受主体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与表象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独特的规律特征。在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认识并进而采取的行为,会对市场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显著的影响,比如在股市上经常出现的追涨杀跌,即“参与者可以用自己影响他们本人或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的思想和观点来更直接地影响现实”。由于存在着一个双向反馈机制,参与者的观点和事件的实际发展进程都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金融市场,正是由于参与者思想的影响,及金融市场表象与参与者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反射性),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要比自然规律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简单地移植于从属于社会学范畴的金融市场。基于这样的判断,索罗斯明确指出,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模型是不能应用在反射事件上的。而且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不够资格享有我们给予自然科学的地位。他反对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理论和均衡理论。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有人的参与,市场与人处在交互作用中,由于人对市场的理解、认识是不完全的,因此,不会产生完全竞争,从而市场也不会达到均衡。因为完全竞争理论的假定条件之一是买主和卖主对目前的市场状况有完全的了解,而竞争则是实现均衡价格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在短期的均衡中,厂商可以获得超正常利润,也可能发生亏损,但在长期均衡中则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均衡是市场中的多种变量保持不变时的一种状态。根据索罗斯的哲学理论,完全竞争理论和均衡理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参与者对市场的理解是不完全的。他认为,供需曲线的形状不能视为独立而既定的,因为“供需二者均包含了参与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未来价格又是参与者“本身的预期造成的”,这就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互动、互为因果、双向反馈机制,供需曲线的变化反射性地影响着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又影响着供需曲线的变化。由于人们对市场理解的不完全性,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具有不完全性。这就使得未来的价格总是偏离人们的预期,而这种偏离反过来又影响着供需曲线的变化,使未来的价格偏离均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