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射性理论和开放社会思想
2016-07-24 01:0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谈反射性理论和开放社会思想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乔治·索罗
内容摘要:乔治·索罗斯在《开放社会》一书中,以反射性和可错性为哲学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社会的思想,这不仅是在理论上丰富了认识论,在实践上也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本文以索罗斯“开放社会”的哲学思想为基点,以期对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反射性 可错性 开放社会
乔治·索罗斯是个争议性很大的人物,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被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斥之为“金融大鳄”;但实际上,他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的人,他在20多个国家设立开放社会基金会,支持各国的改革开放及各种福利性事业。索罗斯一向把自己看作一个“未能实现当哲学家抱负的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建立以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为特征的开放社会。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阐述了开放社会的理念,这是一个民主、自由、没有任何专职与极权的社会。波普尔的哲学即人类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使他把“释放人的批判能力”作为开放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认为,人的认识总是存在着天生的不完善之处,没有什么确定的、绝对的理念。开放社会正受着那些声称拥有终级真理的万能意识的威胁。
索罗斯是波普尔的学生,深受其老师的影响。在索罗斯看来,社会的确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世界,任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仅仅是对真实世界的近似,永远也不可能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也不可能是全面和正确的。正是根源于这样的思想,索罗斯把反射性概念和可错性假说作为他的理论基石来引导开放社会理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反射性概念和可错性假说
索罗斯是从古老的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实在开始他的“反射性”和“可错性”概念的哲学讨论。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如天体的运动等是与思维无关的现象,在这里自然规律的存在独立于认知主体,“自然科学家所思考的世界是一个独立于他们思想的世界。他们的陈述属于一个世界,而他们的陈述所涉及的事实则属于另一个世界。在陈述与事实之间只有单向的一致性。这一关键特征使得事实适合作为判断科学陈述真伪的准则”。比如地球总是围绕太阳转的,并不会因为人们曾经认为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有所不同;但社会现象则不同,在社会现象中参与的主体是有着思维能力的人, 于是思维与实在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比较复杂,而不是一条单行道了,即思维服务于对实在的理解。不论承认与否,总是在一种生活处境中具有思想,即思维也构成了认识世界的一部分,实在的一部分, 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指引着我们, 而我们的行动又对这个由我们这些参与者构成的环境发生影响。在这里,思维的作用是复杂和双向的,这有别于自然现象中思维和实在之间的认识论的单向反映。
因此,索罗斯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社会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有思考能力的,所以思维就具有双重的作用或者说是双重的功能。消极功能或认识功能是指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寻求理解他们参与的情景, 希望能与实在相符;而积极功能或参与功能是指社会户外活动的参与者主动寻求并发挥其影响作用, 力图根据他们的意愿来重新塑造实在。于是两种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就引导出反射性这个概念。索罗斯是这样解释“反射性”概念的:“我们试图理解世界,而我们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们所参与的事件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思想与这些事件之间相互影响,这为两者都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因为我们的行为很容易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这两种影响相互助长。我把这种双向反馈机制称为‘反射性’。”反射性在哲学上称之为互动关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正是因为反射性的基础是“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现实,我们仅是现实的一部分,由于参与者的思维与事物的实际状态不一致,行动往往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后果”。它说明了理解存在着天生的不完备性,也就是索罗斯称之为可错性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