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之缘由

2016-08-01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之缘由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
关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这种世界少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过去我和一些农史学家曾撰写过论文,作过“基种桑、桑养蚕、蚕养鱼、鱼肥桑”食物链的①。但对“桑基鱼塘”的原因却缺乏深入分析。本文拟对“桑基鱼塘”发展的原因作一探索,以求正于方家。

从发展史的大环境来考察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的原因,应该说,它是世界海洋经济(包括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产物。所谓海洋经济,是泛指海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渔捞、航运、贸易等经济活动以及为这些活动提供劳力、资金、技术、商品和市场等的陆地(主要指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动。可以说,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就是为当时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力、资金、技术、商品和市场等陆地经济活动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贸-工-农的经济模式。

一、商品贸易全球化的拉力

15、16世纪是世界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onbo)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 Da·Gama)绕过好望角开辟欧州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F·D· Maga lhāaes)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地理范围上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联系为一体的世界,人类历史也就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为商品贸易全球化提供了人文地理的条件。

但是,作为贸易全球化所赖以运转的基础即商品流通来说,则是有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如当时一个西方作家报道说:

“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拥有这些主要物品和数不尽的其他次要的物产。”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特别是中国丝货,外国商人更是赞叹不绝,说:

“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出品能够比得上中国的丝货。”③

确实如此。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品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使中国成为当时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

而15-19世纪初,在明清政府基本上实行“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的海禁政策时期,却对广东实行开放对外贸易的特殊政策。嘉靖元年(1522),“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④;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销江海关,浙海关和闽海关,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⑤。因此,自嘉靖元年至道光二十年(1522-1840),广东一直是中国合法对外贸易的省区;省会广州则成为全国唯一合法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港,而且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水陆两路的大量货物都卸在广州”⑥。因此,全世界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都萃集到广州进行。而且自1553-1830年期间,运来5亿两白银到广州购买中国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商品。例如,明嘉靖三十五年(1552)后,葡萄牙人从广州购买大量丝货,“每年由葡人输出之绢约五千两三百箱。每箱装绸缎百卷,薄织物一百五十卷”⑦运往欧洲;万历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1586-1644),每年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日本的生丝2460担,价值银1476000两⑧。万历六年至康熙十二年(1578-1689),从广州经澳门输出到日本的生丝达到12939275斤⑨,每年平均为300913斤。到了乾隆年间(1736-1795)后,虽然广东出口商品的丝货退居茶叶之后第二位,但每年输出的生丝和丝绸仍然达到20-33万斤,道光十年(1830),在广州出口的广东生丝增至36.8万斤,占当年在广州出口的中国生丝总数的52.2%。到了光绪六年(1880),广东生丝由广州输往欧洲的达到96-112万斤;输往美国达到75万斤,输往缅甸的为21.5-37万斤⑩。如此大量的广东生丝和丝货外贸出口的拉力,必然大大刺激和促进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产的日益发展。
上一篇:前制约基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