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GDP的控制模型(2)
2016-08-29 01:46
导读:五、建立最优控制模式及求解 在建立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检验了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之后,还需要为系统控制确定目标函数。本
五、建立最优控制模式及求解 在建立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检验了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之后,还需要为系统控制确定目标函数。本文所要解决的是寻求适当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来保证适度增长。这里我们不妨设理想的GDP值为GDP*,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线性二次型的目标函数: T JT=∑[GDP-GDP*]2 t=1 使目标函数JT取最小值,即是目标期[1,T]内各年的GDP与其各自的理想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下面看一下系统是否是输出能控的,在上面系统能控性的讨论中证明系统是能控的,且1×2矩阵C的秩是1,则系统也是输出能控的,即系统可以在任何初始状态下,通过调整控制变量,使输出变量在某一时刻达到目标值。 考虑最优控制问题: minJT=∑[Yt-Yt*]2 t=1 X(t+1)=AX(t)+BU(t) Yt=CX(t)+DU(t) 我们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最优控制。按动态规划,先考察最后一期 由极大值定理:J*T=min(CX(T)+DU(T*))2 *────(CX(T)+DU(T)-Yt*)2=0 *U(T) 得到DU*(T)=Y*(T)-CX(T),依次类推,得到DU*(T-1)=Y*(T-1)-CX(T-1) DU*(T-2)=Y*(T-2)-CX(T-2) ………………………… DU*(1)=Y*(1)-CX(1) 而X(t)z=AX(t-1)1+ BU(t-1),所以可以得到一组最优控制解,U*(1), U*(2),U*(3),…… U*(T),使目标函数值最小。
六、政策评价与政策建议 利用上述的最优控制求解模型,假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0%,分别得到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最优FDI总量为3123.12亿元、3818.17亿元和4661.57亿元(1996年、1997年1998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都低于10%,因而最优的FDI总量还要小),而实际这3年的FDI总量为4943.41亿元、6068.72亿元和7232.74亿元,明显高于最优量,表明我国在过去这3年引用FDI的规模过大了。这也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改革开放以来巨额外资的流入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世界上因为外资引人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国在过去几年引进外资方面确实有点过急了,步子过大了,特别象有些地方把引进外资的多少作为领导者政绩的主要表现,而无视引进外资的质量。这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强烈的负效应,例如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个别行业对国企造成严重冲击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外资工作中,重点应放在提高引进质量上,并且对现有的外资规模要进行合理控制,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 1.从流量入手,对FDI实行直接管理,适当压缩引资规模。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或不适于对外开放的项目坚决不开放,对一些低技术、低层次项目要坚决杜绝。 2.从现有FDI的运营入手,实行间解管理。完善税制,强化外资企业的出口导向方针,根据外资法和合同法对现有外资进行监管,凡不符合规定者进行处理。 3.优化国内生产要素,减少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提高内资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保证既定经济增长率不变的前提下,减少FDI的规模。 上述三个方法各有利弊。直接管理收效快,但最僵硬,适合作为短期的政策工具;间接管理比较灵活,但收效慢,适合作为中期的政策工具;优化国内生产要素是外资管理最终的归宿,但却是一项长期工作,只能作为长期的政策。因此只有把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