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因素的变动对粮食生产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2)
2016-11-26 01:06
导读:二、模型构建与说明 (一)模型构建 农作物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必然受到自然、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Cobb-Douglas生
二、模型构建与说明
(一)模型构建
农作物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必然受到自然、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Cobb-Douglas生产函数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与数学家柯布(Cobb)合作,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历史资料,研究了投进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的著名生产函数模型。其一般表达式为:Y=AX
b11X
b22……X
bnn;式中Y表示产量;X
i(i=1,2……n)。x表示不同生产要素的投进量;b
i为投进要素x对产量Y的产出弹性。C-D函数为多元非线性函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取使曲线函数为线性化的处理,即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得到:lnY=C b11nX1 b2lnX2…… b
nlnX
n。因此,将实测数据x和Y值皆取对数,按多元线性回回方程分析处理即可。
结合以上基本理论与分析我们可以以为农户的农业经营行为决策机理取决于劳动的家庭收益及对劳动辛劳程度的评价,而对家庭收益及劳动辛劳程度的综合评价取决于众多微观因素如农作物的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劳动机会本钱、自然灾难的影响等。这些微观因素的变动通过众多个体的相似行为影响着农业生产上的宏观总量。基于农户(或农户家庭)个体动机的行为理论解释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更加动态和全面地看待农户的行为。农户如何选择所要种植的谷物,种植比例之间的数目关系怎样?我们以为是同农作物收益与风险的比较过程。为了进行结构分析,笔者将衣作物分为三大类进行考察:第一类为粮食作物;第二类为油料作物;第三类为棉花。
在表示农业产出对农业价格变化或其他各类影响因素的反应,农业总产出可以分解为种植面积和单产。黄季f j等(1998)就我国总体水平上的稻谷生产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做过系统分析。他们以为:从总体上看,影响我国稻谷生产的因素主要有稻谷的价格变化、替换品价格变化、各类投进要素的变动、自然灾难等因素。类似在我们研究粮食作物的影响因素也将考虑这些纳进其中。我们对粮食供给反应的研究以生产函数从种植面积、单产方面进行分析;考虑到近年来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我们将单位面积劳动投进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数据来源与扼要描述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本钱收益资料汇编》(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6、2005)等整理而成。通过观察数据资料的特点结合模型构建中的说明,我们选用C-D生产函数进行分析。根据历年来的粮食的产量数据、播种面积数据、单产数据、价格数据等的分析,发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与农产品及生产资料价格等微观因素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
近年来,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促进粮食生产和出口调控政策,国内市场的主要粮食没有随国际市场急剧上涨。固然国内价格波动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但自1995年前后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且自2002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逐年走高的趋势亦非常明显(见图1)。自1978年以来,粮食的总播种面积的趋势是逐年减少的,但粮食的总产量的趋势是逐年增加的(见图2);图2中的情形可以通过图3中的粮食单产逐年增加的得到公道的解释,且图3中的粮食单产线的上升趋势明显,反应了粮食单产自1978年以来增加的速度较快。这些数据波动之间有什么关联性?理论分析中的众多微观因素对其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对这些疑问作逐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