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对策研究(2)
2016-12-04 01:16
导读:三、解决制造业产业链断裂问题,全面提升武汉制造业产业集聚能力 武汉市制造业若想在吸引外资上有更大成效,最关键的是创造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条件
三、解决制造业产业链断裂问题,全面提升武汉制造业产业集聚能力 武汉市制造业若想在吸引外资上有更大成效,最关键的是创造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条件和加快集聚的过程,鼓励外国跨国公司投资于“连带性”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前期条件。具体而言,武汉进行产业集聚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以开发区为载体进行产业集聚。开发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对跨行政区域和不同所有制进行生产要素组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以武汉经济开发区为主发展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并注重原材料的供给、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企业群内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发展新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除了发展产业上中下游的配套外,还应注重创造高制造业集聚的先决条件,包括知识中心、高素质的劳动力、风险投资及技术服务等,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快速运作的商业运行机制。 2.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制造业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主体是企业,项目是关键,市场是决定力量。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上下游的延伸,可以不断扩大集聚规模,加快集聚速度,选择适宜的或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形成以“龙头带配套,以配套引龙头”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发展产业集聚区[1].如武汉市可围绕产业链较长的汽车、移动通讯、显示器、钢结构等行业推进上下游延伸,吸引更多的企业与之配套,促进关联企业和行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步伐,这也是武汉进入先进城市行列,建立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的最佳途径,其经济总量及对相关产业的综合促进力度,会对武汉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政府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条件。产业集聚虽然有内在的规律,但政府的行为仍然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市场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产业集聚的重大发展战略规划。(2)营造特殊的软硬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贷款、投资、厂房出租等方面为产业群的形成创造条件。(3)建立集聚产业内各企业和各部门相互协调发展、合作共事的促进机制。
四、全面改善交通、信用、、信息、文化和人力资源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投资环境好坏,与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引进外来资金,留住外地客商,重要的不是靠给外商什么好处,搞“利益诱导”,而是靠更新人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诚心搞好服务,努力创造与国际惯例和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有好的发展前景和回报。 1.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武汉是九省通衢,交通发达”的观念,加快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建设,提升武汉市的区位优势。长期以来,武汉市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区位优势,认为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但是却没有看到武汉市现在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我国的东、南部地区有沿海的优势,北方是跨国公司进入东欧市场的跳板,西部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植的地区,而位于中部的武汉市却形成“中部塌陷”。如果只想守住所谓的区位优势,而不加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那么武汉市的区位优势就无从体现。武汉市必须以发展完善的物流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武汉市的交通、信息建设,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通道。在交通运输方面,要加快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方面的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以促进武汉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和商贸中心为基础,加快制造业和商贸业的发展,并且带动业在武汉的重新集聚,使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2.完善武汉市的信用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2003年的一项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发现武汉市企业信用缺失较为严重。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企业间拖欠货款较严重和很严重的占75%;认为质量欺诈较严重和很严重的占60%;认为拖欠银行贷款、违反各类合同、价格欺诈、制假售假较严重和很严重的占55%。因此,要想改善武汉市的投资环境,就必须改善武汉市的信用环境。一是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者失信的成本,鼓励诚信经营。二是应加快推进信用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市场是法制经济,应依靠的力量约束信用关系中各方的行为。三是建立公开的信用状况查询系统。 建立并开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信用服务。四是加强信用状况考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信用登记制度,设立征信组织,加大信用建设的监督。五是强化舆论监督,加强市场经济道德。在全市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总之,政府应从与国际惯例接轨,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人手,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行政赔偿制,特别是应保持外商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行为,加大对失信的处罚力度。 3.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加大司法和执法的力度,加强政策法规的透明性和统一性。外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首先看重其投资能否得到法律保护,办事程序是否公开,是否有法可依,遇到困难是否能得到司法援助。在面临国际资本流动更趋理性的趋势下,我们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法制观念,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切实做到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依法管理,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其次是政策法规的透明性和统一性。我国人世后,地方政府面I临的主要压力就是政策法规的透明性和统一性。透明度原则要求一国有关经贸的各项政策法规都应迅速公布,以使各国政府和投资商得以及时清楚地了解。透明度原则和统一原则是相互关联的,缺乏统一性就会损失透明度。经过10多年的努力,武汉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改善投资环境的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应单靠减税让利等政策优惠,而应当主动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实行国民待遇。 4.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和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企业对于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要想更好地吸引外商来汉投资,就必须加快武汉市“数字城市”建设,努力建成超大容量、覆盖全市、联通全国和世界的高速宽带骨干传输,为各种信息业务提供高速便捷通道,提高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5.用文化力提升武汉的引资能力。武汉市应制定本地有特色有优势的文化政策及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包括广泛的领域,有、媒体、工艺、时装、设计、、建筑、的遗产和文化遗产、观光、饮食、娱乐、地方历史、城市主体性和对外形象等等。具有特定文化价值的产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之后,能使该地区产生活力。如美国的洛杉机作为电影和录像产业区,1997年该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总数的5.3%[2]. 6.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注重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市场的培育,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从长期来看,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因此,建设健全武汉市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吸引外资的关键措施之一。第一,要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基础工作。武汉市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普通工人多来自于或郊县,城市人口大多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造成结构性失业,加剧了城市失业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让更多的城市失业人口就业。第二,要形成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良性机制。武汉市本身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少,但缺乏留住和吸引人才,特别是中高层人才(包括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环境,一方面自己培育出来的人才留不住,另一方面外面的高级人才很难吸引过来,这就造成武汉市中高层人才相对缺乏的情况。如何为这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武汉市必须下大力气去做的工作之一。第三,在培育和吸引人才方面,武汉市尤其需要的是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队伍,这两个方面应该成为武汉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